<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科技驅動現代農業新業態 青島生態農場盡顯“科技范”

    現代科技賦能新農業,綠色循環技術顯身手。時下,一批“科技范兒”“文藝范兒”十足、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生態農場正悄然興起,青島市在探尋現代農業多元發展、綠色農業低碳轉型的路上越走越順暢。

    青島市生態農場建設工作推進會現場

    5月30日,青島市農技中心在西海岸新區大場鎮舉行全市生態農場建設工作推進會,總結全市生態農場建設成效、觀摩培訓種養循環新模式,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青島農業大學、全市農技推廣系統有關領導、專家、技術骨干,以及生態農場代表等參加觀摩會。

    青島市生態農場建設工作推進會現場

    “一減一增” 催生現代農業新業態

    農藥化肥減量,產量收益增加,在這一減一增”之間催生現代農業新業態。

    綠油油的小白菜像列隊的士兵,一畦畦整整齊齊排列著,配備的微噴防滴器十字霧化微噴頭懸掛在溫室上部3米高處,盛客隆現代農業基地經理樊俊京在手機上智能云平臺小程序點擊幾下,立刻就有細霧狀水花均勻的灑落,給菜葉掛上晶瑩的水珠。

    “自2020年,青島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團隊為我們基地與高校牽線搭橋促成合作,我們采用專家提供的新技術,把制作粉條時清洗、脫汁、分離后的水收集起來,添加微生物菌劑發酵制成液體肥,用它澆菜環保又健康”。樊俊京一邊操作設備一邊介紹這套噴灌系統。

    走出蔬菜大棚進入園區,一群散養的大公雞正在樹林里來回踱步,爭搶覓食,養雞場沒有絲毫刺鼻氣味,規劃整齊、環境優美的園區令人耳目一新。種養結合、物質循環就是園區的美麗秘訣,園區種植蔬菜1800余畝,養殖肉雞近2萬只,用基地不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的蔬菜尾菜飼養雞,綠色的生長環境保證了雞整個生長發育期不生病、不打藥。

    青島市生態農場建設工作推進會現場

    “根據園區種植面積匹配養殖密度,制定合理的種養計劃,秸稈、糞污等廢棄物發酵堆肥后還田,有效培肥地力,從而減少化肥使用,實現了生產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青島市農技中心副主任位紹文介紹說。投入品使用量不斷減少,生態產品倍受市民青睞,價格不斷攀升,綠色蔬菜走進千家萬戶,農場的收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種一養” 蹚出綠色農業新路徑

    養殖環境優化,種糧效益提升,“一種一養”之間蹚出綠色農業新路徑。

    眼下,萊西市姜山鎮興隆屯村近千畝小麥正處于灌漿期,剛剛澆完水的王志濤看著眼前一片綠油油的麥海,喜上眉梢?!靶←溕L后期氣溫高,雨水少,及時澆好小麥灌漿水,改變田間小氣候,降低小麥植株間溫度,能有效提高小麥產量”。青島農技中心專家一邊撥弄小麥查看長勢,一邊給王志濤后期麥田管理提供方案。

    為實現綠色增產目標,青島農技中心為基地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均配備農技專家“保姆式”服務:產前深松整地、測土配方施肥;產中有機肥替代化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產后根據種植、養殖產生農業廢棄物數量匹配核算,設計堆肥工藝流程。經過全環節定制指導,養殖欄舍實現污染零排放,園區小循環推動了基地綠色大發展。

    作為青島市農技中心的綠色增糧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之一,怡禾家庭農場以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為紐帶,構建了生態養殖、綠色種植、種養循環、旅游觀光一體化發展、規?;洜I的格局,2021年獲評首批國家級生態農場。以生態農場建設為抓手,青島市創新集成綠色技術模式,擦亮農業生態底色,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今年青島市農技中心全面啟動生態農場建設工作,在全市建設20個市級生態農場,力爭國字號基地達到4個。

    不僅如此,近年來,青島市還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在良種繁育、機藝融合、綠色防控、耕地和生態保護等方面下功夫,將高效節能裝備、綠色低碳理念、先進生產模式等引入農業發展的實踐主體,持續培育生態農業主體和人才,積極探索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發展,逐步走出一條循環、生態、創新的綠色發展、共同增收之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實習記者 馬綺悅   通訊員  隋芳芳  常嘉琪

    責任編輯: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