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市南區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海洋教育獨具特色。市南教育堅持將“藍色基因”注入師生精神血脈,5月26日,嘉峪關學校“藍海嘉園 逐夢深藍”海洋研學活動舉行,學校新一屆海洋學院30名隊員和3、4、5年級少先隊隊員代表,共80人參加了活動。
本次研學活動是“游‘世界最美海灣’ 悅享 25℃文旅季”活動的重要部分。據悉,在本次“游‘世界最美海灣’ 悅享 25℃文旅季”,市南區針對兒童群體開展了專屬活動,國防教育、愛國教育、海洋教育、民俗文化等研學項目將集中舉行。
嘉峪關學?!八{海嘉園 逐夢深藍”海洋研學活動現場
活動上,紅領巾宣講團的成員們帶領少先隊隊員們參觀了海洋館長廊和各個展廳,詳細介紹了學校“海洋科技、海洋人文、海洋歷史、海洋實踐、海洋國防等”于一體的“海洋場館課程”。
研學活動現場
參觀活動結束后,隊員們分為了5個小組進行了研學活動。魚骨畫是研學活動的特色研究成果,一組的隊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現場用青島常見的刀魚、鲅魚、黃花魚等魚骨頭,通過去肉、脫脂、漂白、烘干等工序處理魚骨材料創作了魚骨畫作品;國防知識展廳里,二組的隊員們聆聽了參加過亞丁灣護航行動的解放軍阿姨在護航過程中的見聞和感受;三組的隊員們在海洋博士講師團專家的指導下,觀察研究海藻,進行海藻畫的制作;四組的隊員們在海洋博士老師帶領下現場進行了蝦的解剖;五組的隊員們則利用激光雕刻機嘗試完成船只的制作。
“我們非常喜歡這樣的研學活動,在研學活動中,我們每個隊員都能參與其中。有博士專家叔叔阿姨為我們做講座、會走進各個場館進行參觀學習、在網上查閱資料并進行深度研究、還會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在活動中,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我們也會好好學習,努力練就本領,長大為祖國做貢獻!”來自嘉峪關學校三三中隊的隊員王芯澄說。
近年來,作為前身是海軍子弟小學的青島嘉峪關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少年海洋科普館和60多位海洋博士家長的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海洋研學活動。海洋博士團專家家長姚建亭就是60多位海洋博士家長的其中一員。
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姚建亭博士,在青島嘉峪關學校有“多重身份”,既是海洋科普專家、雙師課堂外聘講師,還是一名學生家長,經常參與到海洋研學活動中來。
多年來,姚博士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同事們利用海洋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為青島嘉峪關學校的孩子們進行科普教育,通過全面的課程教育與現場答疑互動,引導學生們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熱愛海洋,不斷提升海洋科學素養。
“為孩子們心中播下探索發現的科學種子,我們也從中受益匪淺,開拓科研思維靈感,堅定工作動力與方向。”姚建亭博士介紹說。
與此同時,學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海洋研學課程,讓隊員們圍繞海洋主題進行海洋貝類、海軍強國夢等內容進行實踐研究,旨在引領隊員從生活問題入手,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實地走訪體驗、設計調查問卷、親自動手實驗、制作相關模型等方式進行探究。
“我們將研究、實踐、表達融合了起來,形成研究鏈條,提升了學生的研究力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希望通過系列活動,引導隊員腳踏實地學習本領,時刻準備著,為實現強軍夢、強國夢貢獻力量。”學校教師黃賀老師說。
研學活動開拓了隊員們的視野,增強了海洋強國意識,也激發了他們保護海洋、探索海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研學是學生行走的課堂、校外課堂、大自然課堂。下一步,市南區將依托青島“山、海、灣、城”旅游資源稟賦,集中推出研學系列活動,通過紅色電影鑒賞、紅色故事講述、紅色歌曲傳唱、觀摩歷史城區、親子主題活動等研學項目,深化紅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攝影 馬建明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