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團公布2023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宣布云智能集團將從阿里巴巴集團完全分拆獨立走向上市,菜鳥、盒馬啟動上市計劃,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六大業務集團正式成立董事會。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表示:“全球局勢日益復雜,我們主動實施組織變革,給予業務更大獨立性以增強其競爭力,滿足不同客戶持續變化的需求,捕捉新市場機遇。我們采取具體措施以釋放業務價值,并欣然宣布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批準通過向股東分配股息的方式,實現云智能集團的分拆,尋求成為一家獨立上市公司。”
智能化帶來新機遇,阿里云將分拆上市
阿里云近年來一直是集團內部營收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根據Canalys的報告,阿里云在2022年中國云服務市場的占有率約為36%,年度總收入約為109.08億美元,占有率仍領先于國內同行,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18日晚間,張勇向阿里云員工發出全員信稱,鑒于云智能集團的商業模式、客戶特征和發展階段與阿里巴巴集團大多數消費互聯網業務有巨大差異性,計劃在未來12個月將云智能集團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權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的新公司。同時,阿里云智能集團將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
張勇在全員信中表示,分拆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是阿里云面向未來二次創業的全新開始。未來,阿里云智能集團可以更獨立面向市場,進一步強化業務戰略,優化組織和運營。
最新財報顯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財年總收入為772.03億元,經調整EBITA利潤為14.22億元,同比增長24%,已連續兩年實現盈利。在張勇看來,阿里云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
張勇在財報會議上表示,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為阿里云帶來了兩個全新的歷史機會,一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各類行業專屬模型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對算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阿里云可以支持市場上各大模型的訓練和服務;第二,阿里云希望為社會提供自身研發的基礎大模型的同時,支持好廣大客戶和各類開發者,基于基礎大模型形成他們所需要的模型和服務。
阿里云也在近期發布了一系列新舉措,包括發布AI大模型通義千問、推出核心產品降價和免費試用計劃、大幅提高合作伙伴傭金率,旨在進一步擴大公共云的客戶數量和用云規模,并帶動各類AI模型訓練和服務所需的高性能算力的增長。
他同時透露,通義千問作為大語言模型,只是通義預訓練大模型家族的一個成員,阿里云“將很快發布更多通義系列的其他預訓練大模型”。
4月26日,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張勇表示,阿里云致力于“讓算力更普惠”,這次大規模降價是希望將技術紅利更多回饋給客戶和伙伴,持續降低用云成本,擴大云的市場空間。
自5月7日起,阿里云計算、存儲等多款產品價格下調最高至50%,同時開放產品免費試用,目前已增長至80多款;生態方面,阿里云公布新生態伙伴政策,專屬于伙伴的市場規模擴大5倍,并大幅提升伙伴傭金率。
大模型、降價和生態新政,三項核心舉措將在未來對阿里云產生積極拉動作用。
菜鳥、盒馬啟動上市計劃
阿里方面還表示,董事會已批準探索菜鳥智能物流集團的IPO進程,并執行盒馬鮮生的IPO。這兩個業務在阿里財報中的成績也十分亮眼。
近兩年內,菜鳥在阿里業務中的重要性飛速提升,其營收占比自2021財年起就達到了5.19%,超越本地生活(4.94%)。單論業績增速,菜鳥是目前阿里6大集團里增長最快的,在去年第四季度中菜鳥營收增速達到27%。
4月初,有消息傳出菜鳥計劃在香港上市,最早可能在年底完成,并稱菜鳥估值超過200億美元(1570億港元)。根據最新發布的胡潤《2023全球獨角獸榜》顯示,菜鳥以1850億人民幣的估值,位列全球第十。
最新財報顯示,菜鳥2023年1-3月該季度營收為189.15億元人民幣,抵消跨分部交易后外部營收同比增長18%,主要受國際物流履約解決方案服務每單平均收入增加,以及對消費者物流服務需求的增加所致。
本季度,菜鳥供應鏈形成“優選倉配”和“智選倉配”等多種能力組合,分別提供“半日達”和“次日達”服務以滿足市場分層需求。在全球化市場,菜鳥持續加強端到端履約網絡,國際快遞再提速,海外本地物流建設加快。
跨境物流是菜鳥押注的重點,數據顯示,菜鳥日均處理超450萬件跨境包裹,是全球四大跨境物流網絡之一 。公司稱,預計到5月底前,菜鳥將打造超20個優選倉,進一步優化國際快遞時效,支持國貨品牌更高效出海。
今年3月,菜鳥在巴西的末端配送同比增長超70%,至拉美包機增至每周8班,并與巴西郵政達成深度戰略合作。目前,中巴跨境包裹菜鳥最快一周可送達。依托本地倉配網絡,巴西核心城市下單最快可實現次日達。在歐洲,菜鳥與DHL合作進一步拓展智能自提網絡覆蓋,在西班牙的自營末端配送網絡已覆蓋大部分地區。
再談盒馬。就在不久前,盒馬也有傳出上市消息,盒馬CEO侯毅在當時回應了對盒馬IPO的看法,他認為,以盒馬今天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具備上市條件,且在上市時間選擇有比較大的靈活度。
誕生于2015年的盒馬,作為阿里巴巴探索新零售的標桿,已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和較為明確的盈利前景。侯毅表示,2016年到2023年盒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即從一個新興的商業模式走向了一個持續盈利、穩定盈利的商業模式。
如今,X會員店、盒馬奧萊等業態仍在擴張,全球化逐步啟程,5月17日,盒馬宣布啟動全球供應鏈戰略,在全球設立8大采購中心,通過本地化的運作,讓全球商品更好地“走進來”,今年將是盒馬全球化的元年。
據介紹,盒馬的分拆和IPO將在6-12個月內完成,菜鳥則將在12-18個月完成上市。
此外,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將啟動對外融資。阿里巴巴集團方面稱,隨著消費者服務能力與供應鏈能力齊頭并進,海外業務已經逐漸成長為驅動阿里穩健增長的新引擎之一。
財報顯示,季度內國際零售收入增長41%,連續3個季度超出預期,國際零售業務整體訂單增長15%,速賣通(AliExpress)、Lazada和Trendyol三個零售業務均實現雙位數增長。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蔣凡在財報會議上表示,本季度國際商業板塊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業務規模的擴大以及商業化率的提升。
阿里巴巴表示,啟動探索對外融資將助力該業務集團的進一步發展和增長。融資將幫助該業務集團拓展新的地域市場,投資新技術,擴大消費者和供應商基礎,加強管理團隊,為全球客戶開發和提高產品和服務。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