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9日,由國家商務部、科學技術部和山東省政府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的2023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簡稱電博會)與青島市政府主辦的青島國際軟件融合創新博覽會(簡稱軟博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同期舉行。此次雙展會以“智匯融生 數聚未來”為主題,通過“軟硬融合”方式集中展現國內外300余家企業的新產品、新成果,多維度、多場景展現物聯網技術創新應用,助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2023電博會、軟博會現場
這場多元、開放、融合的展會,讓世界目光聚焦青島,感受這座城市的創新實力和發展潛能。作為青島本土的數字城市領域頭部企業,海納云以“技術+場景”發展理念,攜“1+5+N”智慧城市全景布局與經典樣板參展,全方位展示了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成果,備受國家、省市政企嘉賓及參展觀眾的關注。
海納云攜創新技術與案例成果亮相展會
場景定義技術、軟件定義硬件,“技術+場景”全棧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本屆展會上,匯聚了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成就與廣泛應用,成為未來科技的展示前沿與窗口。
海納云作為數字城市領域的科技企業代表,現場展示的以“星海數字平臺”為代表的軟件創新能力獲得廣大嘉賓的的矚目與認可。
海納云CTO金巖介紹到:“海納云科技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聚焦用戶體驗及業務需求,堅持場景定義技術、軟件定義硬件的思路?!彪S著數字城市建設深入推進,不斷涌現出數字水務、智慧城管、執法等細分場景,而不同領域要匹配相應的數字技術,這也給建設服務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一點上,海納云有著遙遙領先的優勢。
海納云展區備受參展嘉賓關注
其自主創新“AIoT、大數據、AI算法、數字孿生”四大技術,打造“星海數字平臺”,具備億級+終端接入能力,可完成數據采集、傳輸、分析處理、應用全流程閉環,形成強大的底座能力,實現產品化封裝,從而可以結合具體場景的不同需求,更加高效、低成本地進行落地。同時,以“星海數字平臺”為基礎打造出數字應急/市政/城市治理等“行業大腦”,形成“底座引擎+場景IOC+系統集成”的全鏈路軟件體系,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深入賦能。期間,場景運行衍生的新的數據和需求,又可以反哺技術的迭代升級,如此良性循環,形成“技術+場景”的雙向助力。
海納云為數字城市筑牢技術底座
此外,為打通數字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米”,海納云自主研發邊緣智能網關、各類探測儀、安防產品等系列硬件裝備,并利用領先的技術為硬件賦予“智慧芯”,實現“感傳知用”從端到云再到應急、市政等場景的全??v深部署及軟硬件產品的快速迭代,從而為用戶提供“方案→平臺→交付→運維”的全流程、軟硬一體的數字城市服務,為推動數字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能。
“1+5+N”布局全方位亮相,秀出智慧城市建設的“青島力量”
信息技術推動企業管理數字化轉型、AI算法滲透進城管、水利等城市發展的多個領域……在這場全國矚目的科技盛宴上,各家科技企業都特別重視推介科技賦能的價值與成果,這也充分印證了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的理念。
讓技術實實在在落到場景中,真正為用戶解決問題,釋放數字紅利,這也是海納云建設數字城市所堅持的思路,同時作為青島科技企業代表,也展示了推動數字城市建設的“青島力量”。
以數字應急為例,海納云打造的“青島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結合青島“山、海、灣”特點,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CIM+數字孿生最新技術,覆蓋燃氣、供水、排水、熱力、橋梁、綜合管廊、地鐵和隧道、消防、氣象災害等場景應用,自主研發44個風險預警分析模型的城市安全專項算法,為青島市創新打造“一中心、一網絡、一平臺、廣應用”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形成風險“監測—辨識—防范—化解”全流程閉環管控,護航城市安全發展。
青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該項目建設中,海納云展現出了引領行業的大數據系統利舊對接能力和跨行業精準分析模型的算法能力。通過將各委辦局原有設備與新增設備接入到同一感知底座,并將數據全部打通,全息全時獲取城市安全態勢的同時,很大程度上節省政府重復投資,降本增效;且該項目除了通過AI算法對各個專題的風險精準預警外,還搭建了國內首個跨行業耦合分析模型,能夠對次生衍生的災害精準報警,最大程度上守護城市安全運行。
秉承科技讓城市更智慧美好的理念,海納云還將自主研發的數字技術賦能于市政、水務、城管、政務等多個場景,并在國內外59個城市打造“青島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平臺” “青島智慧政務全場景體驗中心” “青島嶗山區智慧城管運行平臺” “寧波櫟社國際機場”等優秀樣板,推動城市發展能級全面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青島嶗山區智慧城管運行平臺
展望未來,海納云將以更高的標準、更快的速度實現技術創新與迭代,以更多優質樣板案例,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轉型,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實習記者 馬綺悅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