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五一”消費熱后的“冷思考”

    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共有2.74億人次出游,多地出現了“人從眾”模式。

    雖然“五一”迎來了久違的火爆與熱鬧,可旅游消費收入卻沒有跟上,從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來看,人均旅游費用僅有540.35元,這一數字相較于2019年(603.4元)還低了10.4%。人們為什么都不敢消費了?或許能從相關的數據中找到答案。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全國制造業PMI指數回落至49.2,不僅低于3月份的數據,甚至沒有跑贏金融機構所給出的預期值,數字的背后說明了國內面臨產需雙降、內生動力不足。

    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5%,這一數字相較于去年四季度下降了0.1個百分點,有所回暖;但其中16-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均值為18.3%,比去年四季度高出1.1個百分點,青年失業率升高的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事實上,相較于其他世界經濟體,我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偏低,例如2021年我國的最終消費占GDP比重為54.3%,遠低于72.0%的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國、英國最終消費占GDP比重超過了82%,日本、俄羅斯和印度最終消費支出占比為75.3%、67.8%和70.7%。

    難怪有人調侃,以前人們鍛煉都去健身房,現在在直播間跟跳劉畊宏;以前都是下館子,現在卻吃預制菜;以前喝星巴克、喜茶,現在只能喝瑞幸、蜜雪冰城,甚至連喜茶也在降價迎合用戶。

    在“熱炸了”“擠爆了”全民出行的繁榮景象之下,實際上中國經濟正經歷著消費降級、PMI回落與失業率上升。一方面,疫情過后,居民收入增長變緩,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不敢消費;另一方面,房子、醫療、教育三座大山,嚴重透支了我們的消費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未來,要實現促消費、擴內需、保增長,還需要從保障就業、提高收入、提升消費需求、繼續加大對制造業中小企業紓困等進行良性的政策調整,更要挖掘并培育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評論員 孫夢

    責任編輯:李賽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