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文藝范兒的青島,是怎樣的一幅模樣?
讓我如何向你描述呢?
當然要有紅瓦、綠樹,要有碧海、藍天,但這些元素只能充當背景——既然是文藝范兒,當然要有電影,要有音樂,要有文學,要有書店,要有里院,要有曲藝、相聲,要有歐陸風情,要有咖啡飄香,要有自在療愈后的身心舒暢。
在時尚文藝的領域,你可以永遠相信青島。
1929年6月3日,有聲電影首次在青島上映,而此時距離歷史上第一部完全意義上的有聲片《紐約之光》上映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電影博物館
不過,電影于青島而言,卻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物。
1907年9月4日,在位于今天的市南區湖北路17號的水兵俱樂部,進行了全國首場商業電影的放映,也使得這座建筑成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商業電影院。為了紀念那個特殊的年份,今天,它的名字也被冠以了“1907”的字樣,叫作“1907光影俱樂部”。
“1907光影俱樂部”
如今,“1907光影俱樂部”的三樓,是青島電影博物館,一千余平方米的空間里,通過大量圖片、電影拷貝、手稿、電影海報、電影器材等藏品,向訪客展示世界電影誕生、中國電影緣起、中國現存最早電影院的發現之旅、電影與青島、電影放映與發展、電影名人與青島等內容,此外還有《羅馬假日》、《天使愛美麗》、《阿飛正傳》、《花樣年華》等經典電影場景的重現。
從電影博物館出來,踏著古舊的木質樓梯拾級而下,你可以選擇在光影俱樂部的二樓或一樓走進同樣充滿年代感的餐廳,享受一頓時光撫觸過的特色大餐,也可以選擇走出這幢百年建筑,拐上百余歲的中山路,走進中國電影院。
中國電影院
中國電影院建于1931年,并于當年12月正式營業,最早的名字叫作“山東大戲院”。開業時放映的第一部電影是著名影星胡蝶主演的《歌女紅牡丹》,而這部電影也是中國人拍攝制作的第一部有聲電影。
開業時,胡蝶親自到場為影院剪彩,一時間中山路上人潮洶涌,車不能行。如今的中國電影院的建筑,依然保留了1931年初建時的大部分風貌,而且是青島仍在運營的電影院中年齡最長者。
中國電影院內部
九十多年間,無數人曾與你注視過同一個方向,投向那里的光影由黑白而轉彩色,人世間的百態悲喜出現又消失,無數的人們在你所在的空間來了又去,或留下歡笑,或灑下淚水?;蛟S,單憑這一點,就已有足夠的理由讓你買一張票,走進去,坐下來,享受那不同尋常的幾十分鐘了吧。
舊時光里,不僅有電影,還有音樂。
位于市南區蘭山路1號的青島音樂廳,向南一街之隔即是鷗鳥翔集的大海與棧橋,向西則是百年繁華依舊的中山路。這幢始建于1934年的歐式建筑,曾是青島最大的公用禮堂,也曾被用作青島群眾藝術館,經過2006年的改造之后則成為一座專業的音樂廳。
青島音樂廳外貌
實際上,在成為音樂廳之前,它就已經是匯聚音樂名家的所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王云階、李劫夫、赫保真、王重生、賀綠汀、應尚能、呂思清、李心草等一眾著名音樂家都在這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印記。
今天,你更是可以時常在這里與高水平的音樂相遇,放松身心,打開雙耳,讓絲弦觸碰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任歡喜浮上心頭。
不可錯過的,還有封印在銀魚巷里的舊時光。
銀魚巷俯瞰圖
這處緊鄰青島火車站和港口的街區,是德國殖民統治時期最早開發的街區之一,也是記錄青島特殊歷史時期商埠口岸歷史與文化信息的重要樣本。
街區內多為傳統里院建筑,一般前院經商、后院居住,曾經開滿了貨棧、客棧,繁榮非常。民國時期的青島首富劉子山、青島總商會首任會長傅炳昭、晚清軍機大臣吳郁生、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陸潤庠等非富即貴的豪商巨賈、晚清重臣都曾在這里購地置房。
今天,那些舊時光里的人與事早已化作歷史的煙塵,他們曾經出沒過的街區正在變身為潮店、潮人的集聚地。轉過一個街角,就有可能遇到一家好玩兒的小店;鉆進一個門洞,就有可能打開一處讓人驚掉下巴的天地。
銀魚巷微型博物館
看完了電影,聽完了音樂,逛完了潮街潮店,接下來,不妨去中山路悅喜客來的青島曲藝社相聲劇場聽一場相聲吧。
青島與相聲的緣份,并不比青島有聲電影的歷史短——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不到二十歲的劉寶瑞和馬三立就曾到青島撂地演出。
青島曲藝社相聲劇場
作為青島首家以相聲快板等曲藝藝術為主要演出形式的茶社式小劇場,青島曲藝社已經成立十一年,是山東省內現存成立時間最長、演出最多的民營曲藝團體之一。無論你之前在別處聽過怎樣的相聲,在海風吹拂下的青島,在青島曲藝社的劇場,評書、相聲、快板、山東快書等形式的曲藝節目,一定可以讓你在笑聲中享受片刻不一樣的自在與悠閑。
如果喜歡安靜,喜歡書香,你還可以走進良友書坊·青島文學館。
青島文學館
座落于湖北路5號的青島文學館,位于一幢建于1906年的公寓樓內,是全國首家城市文學館。
在這里,你會觸摸到與青島有關的文學記憶,很多充滿年代感的刊物、展品,很多被定格的文學瞬間,總能把你拉回到某段熟悉的青春歲月。
文學館內藏書
坐在文學館的庭院里,讀書、閑談、觀云、聽雨,伸開雙臂,便好似擁有了整個文學的天地。
如果既要有文藝范兒,又想同時坐擁紅瓦、綠樹與碧海、藍天,你一定要去一趟位于太平角21號的比利時文化體驗館。
比利時文化體驗館
這處與中國電影院建于同一年的歐式別墅庭院,前身為比利時領事館,如今則是一個有咖啡與美酒、有各類文化藝術活動的地方。木質地板和樓梯、復古的裝飾大廳、傳統風格的古典家具,還有相框里優雅的赫本、漫畫里歷險的丁丁……在眾多比利時元素的陪伴下,看海風吹過樹梢,看晚霞鋪滿天際,看庭院演藝的演員們悉數登場,自是別有一番意味。
如果走得累了、乏了,那就去黃海路9號的“善水在水一方”泡一泡溫泉吧。這是一處位于八大關東側的所在,前有碧海相望,后有密林環繞,在氤氳熱氣的蒸騰中,泡走一身疲與憊,洗去紅塵煩瑣事,個中樂趣,不可言說。
“善水在水一方”斜對面,黃海路的盡頭,便是著名的青島療養院。這里曾是建國后最早的“全國四大療養基地之一”,院內擁有24個國家建筑風格的獨立別墅式樓院63處,房屋86幢,建筑面積近5.6萬平方米,集“療養康復、慢病診治、健康管理、醫養結合、社區衛生”功能于一體,是全國療養保健、康復理療、健康體檢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專業療養康復機構。
青島療養院
放松身心,也要放松眼睛。距離青島療養院不遠處,有一家以保護眼健康為主題的科技展覽館——澤嘉眼健康科學館,非常值得深入體驗一番。
澤嘉眼健康科學館
這家科技展館以“關愛眼睛健康,科學預防近視”為主題將展廳劃分為奇妙的眼睛、光影通道、近視科普區、互動體驗區、多功能活動廳、小醫生職體驗區等,為廣大兒童青少年及社會公眾提供集宣傳性、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高標準、專業化的眼健康科普教育,提高社會公眾的護眼意識。
當然了,這趟山海療愈?青島文藝之旅,肯定不能少了咖啡與美食。
實際上,一路走來,你會發現,無論是銀魚巷、文學館,還是電影院、光影俱樂部,抑或是比利時館、青島療養院,美食與咖啡都一直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等你發現,待你品嘗。
你需要做的,只是伸出手,張開嘴,閉上眼睛,然后細細品味食物與味蕾相觸時的那一份幸福與快感,享受自在市南、山海療愈里獨特的文藝范兒。
來源:市南融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