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作為數字化的核心參與者,一直奔跑于一線。近年來,華為更是加碼國內政企數字化市場,并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5月8日,在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上,華為闡述了政企業務的最新戰略和渠道思路。一方面明確了新三大賽道,即“NA、商業和分銷”三大市場,另一方面,華為發布了面向分銷市場的新子品牌“華為坤靈”。
首先來看三大市場的布局。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企業BG總裁汪濤表示,在智能化浪潮面前,不同規模和能力的企業對數字化的需求不同。為此,華為要聯合伙伴深耕NA、商業和分銷三類市場。
其中,NA(Named?Account,價值客戶)市場主要是針對大型的政企客戶。據介紹,華為將聯合伙伴共同面向客戶,構建從咨詢規劃到交付運維端到端的能力,深入生產系統,打造標桿,2023年華為主要聚焦888家行業頭部企業。
面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藍海,華為近兩年提出了商業市場的概念,即以伙伴為中心,打造伙伴主導的市場體系。由此,華為的政企業務加速拓展到千行百業中。
來到2023年,華為新增了分銷市場賽道,從而覆蓋更廣泛的中小微企業市場。分銷市場將以分銷商為主,以工程商為中心,構建全新的分銷伙伴體系。這意味著分銷商可以直接在華為的平臺上采購軟硬件一體化產品,“批發零售”相對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再銷售給客戶。
多位華為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往做業務主要采用項目制,需要招標投標,一般先確定客戶再提供對應的產品,而分銷市場是直接將產品賣給分銷商,由分銷商自主操盤,類似于電商交易。這是內部的一次重大變化,以后分銷市場都統一為坤靈品牌,有獨立的網站和APP?!?/p>
舉例而言,對于一些偏小型的標準化場景,如辦公商用屏系統、室內的網絡連接等,操作上相對沒有那么復雜,分銷商們就可以直接采購華為的數字化產品賣給企業。這一類合同單個規?;蛟S小于商業市場,但是需求數量龐大,也能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的靈活需求。
回顧來看,2011年,華為就成立了面向政企客戶的企業業務BG。十年后的2022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423億元,其中企業業務的銷售收入133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0%,合作伙伴貢獻了銷售合同數量的95%。
根據華為披露數據,目前267家世界5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展望2023年,加大在中小企業市場的投入是華為企業業務新的戰略方向之一。華為高管也曾表示:“華為已成立了負責全球商業與分銷業務的組織,并且組建了六個分銷產品研發團隊,覆蓋數通園區、安全、光網絡、行業感知、智能協作、存儲等領域,確保研發資源投入?!?/p>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在會上指出,華為中國政企將不斷強化“研營供銷服管”的能力和“伙伴+華為”的體系能力,助力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面對分銷市場,華為將通過成立分銷合作伙伴發展與管理委員會(PDMB)、設備掃碼激活、全鏈路可視、引入第三方聯合治理等,讓投入有回報。
當前,數字化市場進入深水區,仍存在巨大的機遇。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此前向記者表示,IDC預測,到2026年,全球2000強公司40%的總收入將來自數字化產品、服務和體驗。2023年中國企業ICT支出的70%都會和數字化業務、數字化轉型相關,未來四年的年均增長在19%左右,以此計算,中國企業開發和運營數字化業務相關的ICT支出未來四年總額將超過2萬億美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