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周忠和曾說,青少年對地球和空間的認知乃至世界觀的形成,主要來源于地理課。
傳統的地理課,一節課45分鐘,難以滿足孩子對于地球知識的渴求。更何況地理學只是地球科學的“五分之一乃至六分之一”,缺少對孩子科學思維的養成,以及全球化視野的培養。
反觀英語國家廣泛使用的中學地理教材,其課程名稱都叫《地球科學》。我們現行的課程與之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有意識地為孩子選擇相關書籍作為課外補充與拓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想在漢語世界中選出一套既能跟國際趨勢接軌,又適應我國青少年學習水平的地球科學著作,那么,“苗德歲寫給孩子的自然科學”系列是不二之選。
先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幾本書的大獎資歷吧!
2021年度中國好書
2021微博童書榜年度好書
2021“大鵬自然童書獎”十大自然童書——特別致敬獎
第九屆中國童書榜“百佳童書”獎
第四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十佳”作品
2022年度央視《讀書》精選
“新華薦書”2022年第15期推薦圖書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年度優秀暢銷書
“奇跡”童書2022年度大賞50種童書
……
簡直是拿獎拿到手軟。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套書呢?
苗德歲寫給孩子的自然科學系列(三冊)包括:
《地球史詩:46億年有多遠》
《生命禮贊:追尋演化的奧秘》
《恐龍絕響:走進史前時代》
通過書名,就能了解到,這套書描繪了一幅地球46億年間的生命畫卷,將地球科學、生命科學中的經典與熱點問題等畫面的比例拉大,以圖文并茂的精彩形式呈現在孩子眼前。
地球:宇宙中唯一的一葉生命之舟
生命、生活、生存:每個人都要關注的話題
恐龍: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恐龍夢
這是一套為9至14歲的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自然科普讀物。
對于小學生,能在深入淺出的科學故事中萌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中學階段穩固銜接;
對于中學生,書中豐富的學科串聯是學習地理、歷史、生物等科目的好幫手;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作者的科研方法點撥,能啟迪孩子的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全方位盤點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的必修知識,打通學科限制,盡顯通識教育特色;
在孩子感興趣的主題上延伸拓展,持續激發好奇心與探索欲……
本書知識框架
行地球上的萬里路
才能讀懂地球歷史的萬卷書
地球科學是最綜合的科學之一,從數理化到天(文)地(理)生(物)的知識都有涉及。在挑選給孩子看的科普著作時,一定要注意作者的專業性與權威性。
本書作者苗德歲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古生物學家,《物種起源》權威譯者。他是美國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榮休教授,也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苗德歲教授不僅是德高望重的學者,也是一位響當當的少兒科普作家,曾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金獎、桂冠童書獎、文津圖書獎、中國影響力圖書獎、中國好書獎等數十項榮譽。本書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關注權威性的家長看到苗德歲教授的名字,就可以放心入了。
在一篇篇精悍的科普文章中,凝聚著沉甸甸的知識點。就其中一冊《地球史詩》而言,就包含了209個專業名詞,78個中英名詞對照,119幅高清插畫,56個知識拓展鏈接,容量驚人!
對照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古代文明知識點
對照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板塊構造知識點
對照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進化論知識點
按詞索引,孩子手邊的自然百科書
第一冊《地球史詩》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知識點對應表
海量知識襲來,是否擔心孩子無法消化?
完全不用有這樣的顧慮。
本書在篇幅設置和內容編排上,充分顧及到中小學階段孩子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知識講授嚴謹考究,敘事口吻童趣親切。
“孩子讀了不覺深,大人讀了不覺淺;外行讀了不覺深,內行讀了不覺淺”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透過長頸鹿脖子看“自然選擇”
化石是怎么挖掘出來的
令人震撼的恐龍骨架
滄海一粟的奧秘
孩子也能輕松讀懂
科學家們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左右。地球已經這么大年紀啦!
可是,這個數字別說是對于孩子,對于我們成人來說都十分抽象。為了助力孩子理解46億年是什么概念,作者在文中模擬出一個時間軸,把地球的46億年“壓縮”成了一年,還把地球演進歷程中的重要事件標記在具體的時刻上。這樣一來,一切變得清晰明了。
讀下圖,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直到年終12月31日接近午夜時分才出現!
作者的生動講解讓小讀者明白,地球科學不是復雜且冰冷的知識集合,它呈現的是一種更高形式的地球生命之美。
從未見過的景象:“冉冉升起的地球”
美國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
《生命禮贊》中引用了一句每個孩子都會背的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你知道嗎?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背后,隱藏著一個科學現象。
中國位于北半球,春節過后,大江南北春潮涌動。燕語鶯啼的景象驚醒了夢中的人們,讓人確信這是春天的信號。鳥類的“感時而動”,其實是出于它們遷徙的本能。北半球的鳥類在冬季向南遷徒,等到了春季,又回到北方的繁殖區和棲息地;它們持的是冬去春回的“往返票”,由于它們遷徒的路線固定且往返守時,故又稱為候鳥。
把知識內化的過程轉變為感知美的旅程,再加上講故事的行文風格,生活化的視角,再晦澀的知識也變得生動可解,能讓孩子著迷于閱讀,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地球史詩》一書中,講解巖石沉積相關知識時,起了這樣一個標題:《石頭能開口說話嗎》??吹竭@里,孩子心中不免懷疑,石頭真的會說話嗎?他想知道石頭到底是怎么說話的,這樣一來,孩子還沒開始閱讀,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遠比標題為“巖石沉積”的文章更能喚醒孩子的積極學習心理預設。
可以說,這是一套買回去不會放在一旁落灰的書。因為作者總是能夠適時地勾起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孩子樂于反復地閱讀與思考。
僅是一個小標題,就能看出作者和編輯的用心
書中的知識內容呈現形式多樣,有通俗易懂的文字直敘,有文字與圖片相得益彰的生動演示。
形式雖不同,目的很明確——讓孩子能看懂、能理解。即使是毫無基礎的小讀者,也能輕松入門。
書中還講了許多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的故事,無一不啟迪著孩子們的科學思維與精神,這遠比科學知識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我們一起看看書里的達爾文,他也是中學生物課本里的“大明星”。
達爾文不平凡的一生表明,他能取得巨大的成就,關鍵在于他對自然科學有始終不渝的愛好與追求。他從小癡迷于搜集各類標本,包括化石、礦物、昆蟲、貝殼、植物等。他從不滿足于一般的采集,而是在采集過程中細心觀察、記錄各種有趣的自然現象,并喜歡思索,尋求這些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優渥的生活環境,跟隨“小獵犬號”戰艦開始了歷時五年的環球科考。他經歷了背井離鄉的孤獨,忍受了自此折磨他大半生的病痛,勤奮著述,涉及地球科學、生命科學、行為科學等諸多領城,并皆有大成。
書中還提及了多位科學家的科學探索歷程,無一不為孩子們提供了追尋真理的勇氣,以及可參考的實踐指引。這是孩子在課本上無法得到的,卻足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誰小時候不曾仰望偉大的科學家呢?我們希望孩子不僅去仰望他們,更要走近他們,學習他們,成為他們。
群星閃爍:書中提及的科學巨匠
康奈爾大學筆記法版式
下面,為大家總結一下這套書:
★權威專業,純正科學。中國好書獎獲獎圖書,多位中科院院士、名校教授、中學名師、科普作家重磅推薦。
★內容全面,體系清晰。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的系統性學科,娓娓道來。
★講解詳實,賞心悅目木。通俗的語言,輔以生態復原圖、科普示意圖、趣味插畫、高清實景圖等,助力孩子理解,讓知識入眼入心。
★引經據典,文理兼通??茖W知識海量,文學氣息濃厚,讓閱讀成為一種如沐春風的享受。
★啟發教育,興趣為引。拒絕知識灌輸,帶孩子乘上時空機,與科學巨匠一同還原那些改寫地球命運的驚奇時刻,更具實踐性、指引性與前瞻性。
偉大的生物學家赫胥黎說過,現代文明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在現代社會求生存的孩子們,如果沒有科學的思維與方法,就如同讓他們手持古代的盾和劍去迎戰大炮。
回顧地球非凡壯麗的生命歷程,我們的孩子將擁有更豐富的科學知識,更靈活的思維,更廣闊的視野,更能適應現代叢林的生存法則。
ChatGPT時代已來臨,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創新精神、深度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這一切,正是“苗德歲寫給孩子的自然科學”系列帶給青少年的禮物。
來源:青島出版集團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