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上交所在證監會的統一領導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牢記“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投資大眾、服務發展大局”的初心,奮力推動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IPO籌資額居全球第一
根據報告,上交所現已發展成為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交易品種,市場結構較為完整的證券交易所。
截至2022年底,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174家,股票總市值46.4萬億元。2022年股票市場累計成交金額96.3萬億元;累計籌資總額8477億元,其中首發募集資金總額3589億元,占境內股票市場首發募資總額的61%。股票總市值、IPO籌資額分別位居全球第3名、第1名。債券托管規模15.9萬億元,同比增長4.7%;全年融資額4.5萬億元,累計成交(包括回購)380.3萬億元?;饞炫瓶倲?14只,總市值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全年累計成交金額18.8萬億元。股票期權持倉量331萬張,全年累計成交6475億元?;A設施公募REITs產品共16個,全年新增9個項目,募集資金342億元。
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方面,上交所始終立足“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不斷增強金融報國的情懷和政治擔當:
一是深化科創板改革,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交所發布醫療器械企業第五套上市標準適用指引,全年共受理科創板IPO企業159家,上市124家,IPO募資凈額約2400億元??苿摪骞善弊鍪薪灰讟I務正式啟動,截至2022年底,首批14家科創板做市商共完成116只做市股票備案,覆蓋92只科創板股票。
二是深化債券產品創新,服務國家戰略目標。上交所2022年推出低碳轉型債券、低碳轉型掛鉤債券等創新品種,發行鄉村振興債33只,發行“一帶一路”債8只,發行科技創新債76只。
三是提升監管質效,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交所制定完成新一輪《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央企業綜合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截至2022年底,滬市國資央企上市公司共213家。全年,滬市主板披露央企并購重組11單,交易金額合計1263億元,10家央企公司完成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205億元。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2022年,首批ETF納入滬港通并交易。截至2022年底,共有53只ETF納入滬股通,5只納入港股通,21家滬市上市公司發布在境外發行GDR的公告。
綠色發展,以人為本
報告顯示,上交所深入推進綠色金融市場建設,引導市場各方共同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一是大力推動自身節能減排并取得積極成效;二是加大綠色項目融資支持力度,支持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企業實現融資發展;三是大力推動綠色產品創新,截至2022年末滬市共掛牌綠色ETF產品34只,規模合計466億元;四是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鼓勵上市公司開展ESG信息披露;五是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引導國際投資者在ESG投資中增配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上交所堅決站穩資本市場監管的人民立場,優化市場服務,維護市場穩定,創新培訓投教,組織公益慈善,全力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一是完善產品體系,滿足投資者需求。2022年滬市新增上市63只ETF,募集規模合計610.69億元。二是創新培訓投教,提升各方參與感。2022年上交所共舉辦各類培訓154期,推動提升“三開門”實效。三是推進定點幫扶,助力鄉村振興。2022年上交所投入1500萬元幫扶資金,重點支持宿松縣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兼顧金融幫扶、公益幫扶和教育幫扶等領域。四是組織公益慈善,履行社會責任。2022年上交所公益基金會共投入資金2393萬元,支持49個公益項目。
上交所表示,將全面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深化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