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A股主板注冊制首批10只新股集體上市,上市首日便受到投資者熱捧。
試點注冊制4年多來,證監會采取試點先行、先增量后存量、逐步推開的改革路徑,先后在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試點注冊制,打開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2023年2月17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制度規則發布實施,如今,10家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順利完成審核平移、發行承銷,實現上市交易。業界普遍認為,全面實行注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截至收盤,10只注冊制新股集體大漲,9只盤中觸發臨停。其中,中電港大漲超220%,登康口腔大漲超170%,柏誠股份漲超110%,漲幅最小的陜西能源也漲近50%。
易會滿:注冊制重要變化體現在四方面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滬深交易所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注冊制改革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發行上市制度,經受住了市場檢驗。
他同時表示,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的服務功能大幅提升,市場結構和市場生態發生深刻變化,市場活力和市場韌性明顯增強,給市場參與各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易會滿指出,與核準制相比,實行注冊制不僅涉及審核主體的變化,更重要的變化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理念的變化,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監管部門不對企業的投資價值做判斷。
二是把關方式的變化,主要通過把好信息披露質量關,壓實發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
三是透明度的變化,審核注冊制的標準、程序、問詢內容、過程、結果全部公開,監督制衡更加嚴格,讓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是監管執法的變化,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露頭就打,實行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處罰,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實踐表明,注冊制改革是一場觸及監管底層邏輯的變動,刀刃向內的變革,牽動資本市場全局的變革,影響深遠?!币讜M表示。
全面注冊制下發行效率大幅提升
近年來,中國股市全面注冊制改革可謂蹄疾步穩。自2018年11月官方宣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歷經創業板實施“存量+增量”改革,再到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并同步試點注冊制,再到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并實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全面注冊制最終“水到渠成”。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全面注冊制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改革最直接效果之一是資本市場效率的有效提升。
上述10只新股均為此前在證監會排隊審核的項目。隨著全面注冊制正式實施,新股IPO(首次公開發行)項目平移至交易所審核,經交易所審核后提交證監會注冊。從提交注冊到注冊生效僅2日,可謂“神速”。另外,從交易所受理IPO至新股上市的間隔時間來看,10家公司同樣創下主板上市最快紀錄,僅耗時49天。據媒體統計,2022年主板上市新股從IPO受理至正式上市平均耗時469天。顯然,注冊制后IPO發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從發行結果來看,10家企業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均在1000萬戶以上。新規之下,新股告別了23倍市盈率的發行上限,定價彈性大幅提升。10家主板新股市盈率在20倍至40倍之間,其中,發行市盈率最低的是中信金屬的約20倍,最高的是陜西能源的約90倍。10只主板新股實際募資總額超過此前的預計募資總額,總額逾200億元。
財信證券分析師劉敏表示,隨著全面注冊制實施,A股發行門檻將更具有包容性,注冊審核流程有望提升企業發行便利度,更大程度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改善金融市場融資結構,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股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服務能力。
交易規則有哪些新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注冊制下,許多交易規則也發生了變化,具體主要集中在:新股上市前5日將不設漲跌幅限制,第6日開始恢復10%的漲跌幅限制;引入漲跌2%的價格交易籠子機制,超出范圍的報價將會被直接拒單;優化臨時停牌機制、新增特殊標識、上市首日即納入兩融標的等。
其中,漲跌2%的價格交易籠子機制,意味著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于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于賣出基準價格的98%,不符合要求的申報將被系統拒絕,不能成交。
趙錫軍表示,此次主板注冊制后的交易制度改革有很多創新,比如引入并優化了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價格籠子機制,此舉能遏制股價非理性的暴漲暴跌,有效維護市場秩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對于投資者而言,全面注冊制落地之后,意味著申購新股不再是一種無風險的投資行為,新股中簽者將不能再“躺贏”,風險主要表現在新股上市首日破發,而且預計未來A股新股首日破發會保持在一定比例。因此,投資者必須理性“打新”,不能盲目“凡新必打”。
趙錫軍表示,實施全面注冊制并非“一勞永逸”,隨著制度落地,未來嚴格退市等監管措施也必須落實到位,確保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環境,從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揚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