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香江水暖鴨不知?港股一季度IPO募資額暴降52%

    進入2023年以后,恒生指數寬幅震蕩,盡管人氣不減,整體漲幅實際上卻十分有限。今年一季度恒生指數累漲3.13%,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靠后,與近期港股火熱的輪動行情“有所出入”。

    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究竟是真的火爆,還是單純依靠情緒和預期驅動。也許在更加理性的一級市場和IPO市場我們能夠一窺究竟。

    據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的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IPO交易數量同比下降8%,籌資額同比下降61%。

    其中亞洲市場作為同期全球IPO的核心地區,占據總交易額的59%,但交易數量和募資額也呈現“量價齊跌”,分別同比下滑了6%和70%,僅完成175宗交易,籌資額為127億美元。

    此外,安永特別指出香港通常也是IPO發行的重鎮,但在今年一季度卻異常安靜。

    在此之前,港股IPO市場募資規模于2018年登頂全球第一后,已連續多年下降。近兩年頹勢盡顯,2021年和2022年的募資額分別同比下滑了18%和68%,2022年更是創出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

    來源:畢馬威

    而據另一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統計,2023年一季度港股IPO市場共完成18宗交易,累計募資額為67億元。

    雖然數量同比2022年有所回升,但募資金額卻大幅下滑了51.8%,仍未止跌企穩,整體上也難言復蘇。

    來源:畢馬威

    分行業來看,2023年一季度消費行業的IPO增量強勁,募資金額占同期約三分之一,而信息科技、傳媒和工業板塊的IPO均較2022年一季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某種程度上這也代表了市場資金的偏好,對復蘇空間和相對預期更高的消費板塊更為熱衷。

    不過,雖然在新股數量和融資規模上仍在收縮,但一季度港股IPO在個股層面卻可圈可點,接連迎來了“水果連鎖第一股”百果園集團(02411.HK)、“連鎖美容第一股”美麗田園健康(02373.HK)、“證券投教第一股”九方財富(09636.HK)等頗有特色和在行業內較為領先的公司上市。

    這進一步豐富了港股市場的生態和格局,而金融科技、醫美、消費等新經濟公司比重持續抬升,也為港股市場帶來了不少稀缺性標的。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從港股對上市新股的態度,來進一步觀察市場的炒作和做多情緒。

    據統計,港股市場2023年一季度成功上市的18家新股中,有10家公司均以招股區間下限發行,突顯了市場的謹慎與較低的預期。

    而從新股上市之后的整體表現來看,也是漲跌參半。截至4月6日收盤,一季度上市的新港股中,仍有10家處于破發狀態,占比過半。

    整體上,港股IPO市場和恒生指數類似,復蘇更多以“反彈”的形式出現,仍未到達所謂全面景氣、繁榮的地步。

    這也為港股的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思考,在當前熱點紛呈的行情下,港股是否還有進一步向上的大趨勢和更強驅動力。

    至少從新股發行的角度來看,一季度資金更多采取了“觀望”態度,仍在等待市場復蘇的更多跡象和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3月31日,港交所宣布推出新的特??萍脊旧鲜袡C制,降低科技公司上市門檻,進一步擴大港股的上市框架。

    市場普遍預計首批以新機制申請上市的公司或在年內上市,將為港股帶來新的血液和更多關注,有望帶動市場逐步回暖。

    來源:財聯社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