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全市“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沖鋒號已經吹響。4月6日,青島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召開優化營商環境亮績賽績“擂臺賽”,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亮明態度、毫不含糊,以擂臺開展促作風轉變,以作風轉變促能力提升,以能力提升促環境優化。
4月6日,青島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召開優化營商環境亮績賽績“擂臺賽”
以實干求實效,以實效促實干。擂臺賽上,各執法處隊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逐一查擺問題、亮目標、談思路、列措施,看實績、曬亮點、比作風、評貢獻。起勢加壓奮進,開戰即是決戰。今年一季度,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力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創新啟動基層執法能力提升行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基層執法示范中隊培樹工作,突出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三化”統領,突擊查、回頭查、專項查“三查”結合,重要農時節點、重大節會時點、輿論輿情熱點“三點”聚焦,開展執法“春雷”行動、“315農資打假周”等系列活動,深化平安示范創建,全力守護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機生產安全、動物衛生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強調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升專業本領,狠抓作風轉變,打通營商環境工作全鏈條,為建設農業強市貢獻法治力量。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行政執法作為農業農村法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為“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2022年以來,全市農業執法機構深入推進服務型執法,在全省農業領域率先出臺《推行服務型執法支持優化營商環境15條措施》,堅持“法”的思維、“嚴”的基調、“實”的作風,建立“懲教并舉、審慎包容、輕微免罰、重違嚴懲”的服務型農業執法新模式,按照執法“無事不擾”和服務“無處不在”的原則,使服務型執法充分體現在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打造規范公正的法治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進一步穩住農業農村經濟大盤,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1起不予行政處罰案例入選全國農業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推行農業服務型執法經驗做法入選青島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事前“把脈問診”,開展“法治體檢”為企業保駕護航。把促進企業發展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服務在前、指導在前、警示在前。一是暢通溝通渠道。公布電話、微信、郵箱等通信渠道,常態化接收意見、建議、投訴舉報等信息。以執法小組為活動單元,在執法一線發現問題,通過召開深入調研、約談回溯、掛牌督辦等解決基層問題,發放調查問卷300余份,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二是積極聯系企業。把執法的重心轉移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來,與企業建立定點聯系,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每人聯系不少于1家企業,每年到所聯系的企業走訪調研不少于1次,為企業提供法律專業化建議120余條,在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給企業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幫助。三是風險預警服務。把預防違法行為發生、服務經濟發展作為執法的重要任務,強化市場主體違法風險防控意識,指導在前、服務在前、警示在前,通過指導、建議等柔性方式,對企業予以提醒、提示,防范化解風險。
事中“對癥下藥”,用執法“手術刀”為企業去除病灶。用執法“手術刀”,以“小切口”解決農業行業發展難題,著力打造“有力度、更有溫度”的法治環境。一是規范涉企檢查。運用好風險評估結果,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努力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發現違法問題依法依規責令限期整改或查處。二是規范執法行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根據法律法規授權,在自由裁量權幅度內,堅持過罰相當原則,促進農業執法工作公開透明、合法規范,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三是堅持輕微免罰。對未加施畜禽標識、農產品未按規定包裝等清單內違法事項且符合首次違法、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29項不予處罰,惠及全市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業投入品經營者、規模化養殖場、農業機械持有者等 20 多萬個市場主體。
事后“開具良方”,做好執法“后半篇文章”為企業發展強筋壯骨。堅持執法“無事不擾”和服務“無處不在”,加強幫扶指導,把行政執法與跟蹤服務有機統一起來。一是搭建服務平臺。圍繞龍頭骨干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品牌企業等,聯合國曜琴島律師事務所、嶗山誠功律師事務所等搭建維權平臺,為知名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在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特別是自身維權困難時,給企業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幫助。二是事后執法回訪。對重點企業跟蹤指導,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辦案人員作為執法后續延伸服務的第一責任人,跟蹤問題整改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對被處罰企業進行回訪,根據其需求,主動向企業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務,開展普法宣傳。三是支持信用修復。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滿、企業改正違法行為后,執法機構主動行政提示,修復政策送上門,積極協助企業依法修復自身信用信息,減少不良信用記錄對企業的影響,提振發展信心,助力企業發展活力持續迸發,贏得更多群眾的笑容和企業的“點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見習記者 馬綺悅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