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3.8萬億外資巨頭出手 中國公募基金牌照太香了!

    外資機構進軍內地公募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近日,又有全球資管巨頭正式遞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請。

    證監會網站顯示,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AllianzGlobalInvestorsGmbH)于3月27日遞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的審批申請,目前上述申請處于接收材料狀態。

    今年以來,外商獨資基金公司不斷擴容,短短不到3個月時間,就已有施羅德、聯博兩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獲批,此外,包括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也在年內獲批變更股東、實際控制人,從合資基金公司轉變為外資基金公司。加上此前已成立的基金公司,目前外商獨資基金公司已達8家之多。

    安聯投資遞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請

    27萬億公募基金市場繼續吸引外資機構前來競逐。

    證監會網站顯示,3月27日,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AllianzGlobalInvestorsGmbH)正式遞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申請,目前上述申請處于接收材料狀態。

    公開資料介紹,安聯投資是安聯保險集團旗下負責環球資產管理業務、全球領先的多元化資產管理公司,奉行主動投資管理。

    安聯投資也是全球管理規模排名前列的保險資管機構之一,旗下包括PIMCO和AGI兩大專業資管機構。目前,安聯投資遍布全球21個地區,投資專才接近642位,截止2022年四季度末,為全球機構和零售客戶管理資產總值超過5060億歐元(約合3.76萬億人民幣)。

    事實上,在申請設立獨資基金公司之前,安聯集團早已通過合資基金公司進入國內公募基金市場。

    早在2003年,德國安聯集團就與國泰君安證券合資組建國聯安基金,這也是國內首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2018年,國聯安基金的中方股東從國泰君安證券變為太平洋資產,外方股東一直沒有變動,德國安聯集團目前持有國聯安基金49%的股權。

    未來,若是獨資基金公司順利獲批,安聯集團將擁有兩張公募基金牌照。

    加強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業務布局

    近期,安聯集團也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希望進軍內地公募市場的愿望。

    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德國安聯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奧利弗·貝特對媒體表示,“我們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和監管部門在過去幾年里對我們的支持,讓我們拿到了多張非常需要的牌照?!?/p>

    他透露,安聯也在加強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業務布局,非常期待能夠在中國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支持下獲得公募基金和養老金投資管理資質。

    安聯投資也在為設立獨資基金公司作好各方面的準備,今年1月11日,安聯投資注銷旗下證券私募基金——安聯寰通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當時業內就猜測,此舉或是為下一步申請公募基金資格“鋪路”。

    而在人才方面,目前,安聯投資的多位高管均擁有公募基金從業經驗,例如,安聯投資董事總經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負責人沈良早年曾擔任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副總經理,安聯投資中國資產管理業務投資總監鄭宇塵此前曾擔任匯豐晉信基金固定收益總監。

    為了加大業務布局,近期,安聯投資繼續“招兵買馬”,官方公眾號上掛出行業研究員、固收研究員、合規經理、基金估值、基金注冊登記等多個崗位的招聘需求。

    其中,合規經理(反洗錢)、法務經理、內部審計經理等多個職務的任職要求均強調具有公募基金行業經驗者優先考慮。

    2023年外資公募在加速 “外資系”已達8家

    2020年8月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率先斬獲首張國內外資公募牌照,最近兩年多時間,越來越多外資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國內“落地”,尤其是2023年外資系基金公司扎堆出爐,正式開啟中外資管機構同臺競技的大時代。

    實際上,2023年的外資系基金公司出爐步伐非???,在1月10日,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關于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批復》,正式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這被市場認為是第五家“外資系”基金公司。

    2023年1月19日,證監會官網核準摩根資產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成為上投摩根基金主要股東;核準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成為上投摩根基金實際控制人。該項變更完成后,摩根資管對上投摩根基金持股比例達100%。讓上投摩根已經成為國內第6家外商獨資的公募基金管理人。

    2月3日,證監會正式核準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核準摩根士丹利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對摩根士丹利國際控股公司(Morgan Stanle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依法受讓公司12,750萬元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51%)無異議。這意味著,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成為第七家外資獨資公募公司,也是第三家合資轉外資控股獲批的公募基金。

    3月3日,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公布《關于核準設立聯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復》,核準設立聯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這被視作是第八家“外資系”基金公司。

    而在此前陸續有貝萊德、路博邁、富達等外資系新基金公司獲批設立,泰達宏利基金也在去年底發生股權變更,成為外資系基金公司的一員。

    具體來看,貝萊德作為第一家外資系基金公司,產品布局步伐較快,截至3月27日,貝萊德基金已經發行了包括貝萊德中國新視野、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在內的6只基金,旗下貝萊德行業優選基金剛剛結束募集。除此之外,還有包括貝萊德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等多只基金處于上報待批階段。

    緊跟貝萊德之后,富達基金及路博邁基金分別于2021年8月及9月獲批,成為行業內第二、第三家外資獨資基金公司。

    而富達基金即將在4月發行其中國市場首只公募產品——富達傳承6個月股票基金。資料顯示,其擬任基金經理周文群是2021年11月加入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現任股票部副總監、基金經理。曾任中銀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師,景順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師、基金經理,FIL Investment Advisors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分析師、股票研究部主管、基金經理,及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基金經理。

    3月22日,路博邁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首只公募產品——路博邁護航一年持有期債券基金正式成立,募資規模高達40.9億元。該產品也成為今年首只募集規模超過40億元的“固收+”產品。此外,日前路博邁基金還上報了路博邁中國機遇混合基金等。

    不少外資系基金公司還在路上。證監會網站顯示,還有包括范達基金已經遞交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申請,未來待獲批之后,也將加入外資獨資基金公司“大軍”。

    另據媒體報道,東方匯理、瑞銀等外資機構對獲取公募牌照在境內開展公募業務進行了研究。

    “外資控股或獨資設立的基金公司將不斷擴容,除了現有合資基金公司可能轉為外資控股之外,已獲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的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橋水、元勝、畢盛等外資私募也不會只選擇作為觀望者?!痹泻腺Y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外資系基金公司給行業帶來什么?

    自2017年11月10日,財政部就宣布,國內基金公司控股權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三年之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其中,基金管理公司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4月1日。

    2020年4月1日,我國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激活了外資機構布局中國的熱情,外資系基金公司紛紛開始籌備、審批、然后逐漸落地。

    針對外資系公募基金陸續獲批,基金行業正是進入中外資管機構同臺競技的大時代。對此,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外資資管機構進入中國,是挑戰更是機遇。一方面,全球一流的資管機構進入中國市場,行業競爭更為激烈;另一方面,本土基金公司和外資機構基因不同,優勢各異,可以實現合作互補,帶來新的業務機會;國內基金公司也可以在競爭中,更好地學習外資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提升自身管理運作水平。

    “海外機構在投資理念、技術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可以推動國內資管機構進步,推動國內資本市場走向成熟?!币晃换鹦袠I副總經理表示,外資機構在海外規模足夠大,在內地賺錢壓力不大,可以堅持自己的發展路徑。

    此外,也有人士認為外資將帶來更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北京某大型公募股票型基金經理表示,外資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理念。一合資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外資在公募行業擴張將改變市場的投資風格和風險偏好,長期投資和資產配置的理念有望進一步深化,基金公司的風險管理和治理有望進一步改善。

    “外資控股或獨資設立基金公司,對行業最大的影響將是讓整個行業的參與者更加多元化?!?據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既有國內投資者,也有國際投資者;既有個人投資者,也有機構投資者;既有對絕對收益的需求,也有對相對收益的需求;既有對傳統價值策略的需求,也會有對于低波動、生命周期這些特殊策略的需求。這就需要資產管理機構能夠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晨星(中國)研究中心屈辰晨、崔悅曾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對于這些外資基金公司而言,盡管通過全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有利于其更好地整合內部資源開展業務,但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并非易事。

    上述報告顯示,雖然大多數外資基金公司在投資框架的系統性和執行的穩定性、海外投資經驗和國際視野以及組合風險管理上有一定優勢,但他們是否能利用這些優勢在中國成功構建起品牌力仍有待時間驗證,尤其是考慮到他們進入中國需要面臨如何吸納優質的本地投研人才、投資方法本土化等一系列挑戰。

    在談及外資基金公司的入局對中國基金投資者意味著什么?晨星(中國)研究中心屈辰晨、崔悅在研報中表示,雖然這些外資基金公司在中國業務發展的成功與否目前尚無定論,但他們的進入會為中國公募基金市場帶來更多的競爭和活力,這對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好消息。他們的入局一方面會為中國基金投資者帶來更多產品的選擇,同時也會促進內資基金公司學習他們在公司經營管理、投資以及風控上的優秀實踐,培養成熟的投資理念,以及建立成熟的投研和風險管理框架。

    確實,未來能站穩市場必然是能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基金公司,期待在這個大時代下給投資者來帶更多精彩。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