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交響,激蕩中國,2023年全國兩會大幕開啟?!案媒y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和防災減災救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明確提到城市應急管理工作,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指明了方向,以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強調,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頂層規劃的出臺,城市應急管理工作戰略機遇疊加。如何構建城市大應急體系,護航城市安全、高質量發展?來自城市應急領域的頭部企業——海納云,給出了它的“春天答卷”。
打造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
海納云助力建設“平安中國”
安全是城市發展的底線。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深入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實際上,不僅全國兩會給予應急管理工作重點部署,從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不難看出,各地充分認識到,打造強大應急體系是建設韌性城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 國家層面的戰略引領,正是海納云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的發展注腳與方向。從2021年起,海納云聚合行業一流人才,進入應急管理領域,從用戶需求出發,在短時間內便打造了面向城市級的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并獲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快速成長為應急管理領域頭部企業。
依托“星海數字平臺”,海納云采用“1+2+3+N ” 頂層設計,即1個中心(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中心),一網一圖(城市安全運行監測物聯網、城市安全綜合監測一張圖),3大基礎支撐(AIoT平臺、大數據云腦、CIM底座),N項應用(燃氣、熱力、供水、排水、消防、電梯等),形成一體化“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指揮體系”,賦能燃氣、供排水等場景應用,打造“城市應急感知一張網”,構建“一網統管”智慧應急體系,實現城市安全治理“風險清、底數清、隱患清”,形成“能監測、能預警、能分析、能處置”的全流程閉環防控機制。
▲海納云“1+2+3+N”智慧應急體系
領先行業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從何來而?不言而喻,背后蘊含的是企業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正如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也帶來了關于科技創新的建議,發揮科技領軍企業作用,完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機制。
▲海納云AI算法賦能,形成風險“辨識-防范-化解”全流程閉環管控
事實上,作為科技企業,在應急領域的關鍵技術與核心軟件的自研,正是海納云實現彎道超車、引領行業的優勢所在。據了解,海納云自主研發“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及激光可燃氣體探測儀、管道泄漏相關儀等一系列行業領先的軟硬件產品;此外,在算法模型方面,自主研發研發涵蓋燃氣泄漏與沼氣辨別模型、內澇風險預警分析模型等44種不同場景的風險預警分析算法模型,對城市風險隱患自動研判預警并給出處置建議。以“技術+場景“深度賦能,助力城市安全數字治理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城市本質安全水平 。
▲管道泄漏相關儀
▲激光可燃氣體探測儀
全場景智慧全周期安全
海納云科技加持守護城市安全發展
城市應急管理工作涉及城市生命線、安全生產、公共安全、自然災害等諸多領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關于應急管理的具體舉措,指出要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和防災減災救災。做好洪澇干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防御和氣象服務。
針對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海納云結合“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提供對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建筑工地等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安全生產監測預警解決方案,人、機、物、環、管全要素監管,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產風險。如海納云為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研發的“雙預防體系安全管理平臺”,即建立起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數字化管理機制,對服務區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進行有效管控和閉環管理,大幅提升安全監管水平。
▲為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研發的“雙預防體系安全管理平臺”
而圍繞各種自然災害,海納云通過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全域覆蓋的監測系統”,結合專業自然災害預警模型,實現對林火、地質、海洋、水旱、氣象等自然災害的實時感知、準確研判、及時預警、信息精準推送、聯動處置、高效救援。在“重慶鐵山坪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系統項目”中,海納云建設高空云臺雙光譜監控系統、林火紅外監測預警系統、智能車輛出入管理系統、智能語音卡口等系統,監測范圍覆蓋重慶鐵山坪1.8萬畝林區,實現對森林火情的發現、定位、報警、預案、決策、指揮到災損統計的“一張圖”管理。
▲海納云森林防火預警監測系統
站在城市應急管理全場景智慧視角,海納云除了在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領域彰顯不俗實力外,更在守護城市生命線上優勢明顯?!俺鞘猩€”就像一個人身體上的血管,是否活力暢通,與城市安全發展和民生美好生活緊密相關。為此,海納云以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為支撐,海納云實現對燃氣、供排水、熱力、橋梁、管廊、地鐵隧道等城市生命線的安全風險監測、綜合研判預警和高效聯動處置,及時發現泄漏、爆管、路面塌陷等“安全病灶”,讓城市生命線“血脈”更暢通。以“嶗山區城管業務平臺”的“城市積水內澇監控系統”為例,海納云通過對前端設備的標準化接入,實現對全區視頻資源的前端展示、一體監控、遠程控制、后臺管理以及移動端任務處理,助力政府對視頻資源進行一體化高效管理,實現城區積水全面感知、積水態勢一屏掌控,并通過大量的歷史業務數據深度挖掘,為防汛復盤、演練及災情精準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嶗山城市積水內澇監控系統
在公共安全領域,海納云針對電梯、消防、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子場景,構建智能化監測預警體系,通過遠端數據的實時采集、監測結合專業化的場景分析模型,實現全域可視的聯動預警及風險管理,為防范事故發生筑起一道“防火墻”。在打造“杭州富陽區回遷房智慧阻梯系統項目”中,海納云通過AI等技術助力,有效管控電瓶車、煤氣瓶等危險品入梯行為,同時建立遠程困人應急報警處置中心,對電梯的運行風險隱患和應急救援處置進行有效管控和閉環管理,大幅提升電梯監管效率。
▲杭州富陽區回遷房智慧阻梯系統
從“先行先試”到“樣板打造”
海納云以技術助力打造城市應急管理“青島模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改革和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面對當下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應急管理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等癥結和難題,搭建現代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將安全問題與隱患前端化顯得尤為緊要。如何更快、更早地發現安全問題、隱患,成為國家有關部門重點部署的要點。其實,在2021年9月26日,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就下發通知,確定青島等18個城市(區)作為國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
作為率先成長起來的開放型城市之一,青島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始終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此次,成為國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加之“山海城”相融的城市代表,青島更是要在城市應急管理上創先爭優,爭做示范。
▲青島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
2022年10月,青島發出“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試點建設項目”的招標公告,海納云憑借卓著的科技創新和落地能力成功中標該項目。結合青島“山海灣”特點,海納云為其創新打造“一中心、一網絡、一平臺、廣應用”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CIM+數字孿生最新技術,打造“青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定制44種風險預警分析模型的城市安全算法倉,覆蓋燃氣、供水、排水、熱力等場景應用,實現自動判定預警級別、自動推算影響范圍、自動確定響應范圍、自動匹配處置建議、自動派發任務并跟蹤反饋等“五個自動”智慧化能力,形成風險“監測—辨識—防范—化解”全流程閉環管控提供有力賦能,助力打造城市應急安全的“青島模式”,實現城市安全、高質量發展。
未來,海納云將繼續深耕應急行業,聚焦技術創新、領跑產業前沿,通過數字賦能帶動應急產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助力更多城市筑牢安全發展防線,帶動智慧應急、智慧安全城市探索向縱深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胡利穎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