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單元,與人們生活、生產、工作等息息相關。伴隨著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數字化”、“綠色低碳”、“舒適化”等理念深入智慧樓宇市場,成為了引領樓宇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詞。
在這一階段,智慧樓宇行業步入了技術創新加速、解決方案落地的變革關鍵期,隨之而來的,是建筑配套系統多且亂、運行管理成本高、空間環境體驗差等諸多行業頑癥。
在保持效益的同時,如何加快實現樓宇建筑的可持續性發展?2月16日,2023海爾智慧樓宇成果暨新品發布會在青島召開。現場,圍繞行業和用戶的體驗難題,海爾智慧樓宇發布三大里程碑式創新成果:低碳建筑管理平臺、自主創新“樓宇大腦”、自主研發熱能回收和氣懸浮等節能型技術。
其中,在現場發布的“熱能回收”技術格外搶眼。據悉,該技術將工業廢熱、地熱能、太陽能等轉化為電能,改善能源結構,成為行業最前沿的節能低碳技術。
海爾智慧樓宇發布三大里程碑式創新成果:低碳建筑管理平臺、自主創新“樓宇大腦”、自主研發熱能回收和氣懸浮等節能型技術。
能耗高、成本高?海爾:能源管理節能30%
在全社會聚焦的雙碳目標下,建筑領域作為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領域,無疑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其中,智慧樓宇引領下的綠色建筑,也為建筑行業帶來了看得見、摸得到的切實成果。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經由2012年的400萬平方米,增長至2021年的20多億平方米。
而在樓宇市場呈現爆發式的增長趨勢背后,從建設、投入使用再到后期改造環節,智慧樓宇在實際運營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愈加凸顯。以空調、電梯、照明等設備為例,盡管已經采用了高效產品,但粗放式管理使整體能耗依然居高不下。在新能源利用上,光伏發電與區域用電高峰矛盾引發的峰電難降、峰谷難填等問題亟待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海爾智慧樓宇全球企劃總監楊寶林分享了海爾智慧樓宇的一攬子方案,即“從能源生產,到能源綜合利用,再到能源管理平臺,海爾打造的是一整套綠色低碳的樓宇動力系統?!?/p>
在這套樓宇動力系統里,能源生產端的“馭能有方”是第一步。在現場,海爾就展示了能夠生產能源的“熱能回收”技術。這項技術重點涉及的是磁氣懸浮ORC發電、光驅儲能兩方面的創新技術應用。具體而言,在磁氣懸浮ORC發電技術的助力下,海爾可將鋼鐵冶金、化工石油等工廠釋放出的工業廢熱回收回來,通過磁氣懸浮ORC發電機組將廢熱轉化成電能,以滿足建筑內部日常能源使用需求。據統計,在廢熱轉化為電能的整個過程中,磁氣懸浮ORC發電技術將轉化效率提升了10%。
落實到能源綜合利用環節,海爾智慧樓宇推出的光驅儲能方案重點則借助光伏發電產生電能和熱能,當產生的這些能量超過建筑內空調和熱水系統所需時,就會優先存儲備用,同時還可通過管理系統并網出售。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智慧能源與建筑的結合,不僅可以節能提效,更以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形式生產能,有效降低了國家能源消耗壓力。
從能源生產,到能源綜合利用,再到能源管理平臺,海爾打造的是一整套綠色低碳的樓宇動力系統
目前,海爾智慧樓宇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已經在浙江燃氣、唐山古冶居民供熱項目中實現落地,實現了場景方案定制、遠程管理、故障預警和節能自優化等用戶體驗升級。
系統多、難管理?海爾:一站集成、節能提效
智能化轉型為樓宇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更為低碳環保的運行模板,但在實際運營中,樓宇內存在暖通、安防、電梯、照明和集控等多套設備系統,各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互為信息孤島,缺少統一的集中管理平臺和跨系統聯動協同,容易造成能源浪費。
針對“一樓千面”的協同化發展難題,現場,海爾智慧樓宇用一個應用案例展示出“樓宇大腦”跨平臺聯動和管理能力。在已經落地的海爾空氣生態創新中心項目中,“樓宇大腦”集成了空調、電梯、照明、水、電、安防等18個子系統、5000+設備點位,在最優節能運行模式下,各個子系統自主調節、協同配合。該方案實現建設投資降低15%,運維人員減少15%,能耗降低40%的實際運行效果,以全流程、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建筑降本提效。
“樓宇大腦”具備跨平臺聯動和管理能力,以全流程、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建筑降本提效。
而為了進一步降低建筑能耗,海爾智慧樓宇還在該項目中應用了行業首例“磁氣懸浮中央空調”組合方案。在“樓宇大腦”智慧管理的加持下,海爾智慧樓宇自主研發氣懸浮壓縮機技術,消除了啟停過程中的摩擦問題,真正實現了運行無摩擦。整體節能不止50%。目前,經過專家組鑒定,海爾氣懸浮中央空調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打破傳統樓宇管理的局限性,海爾智慧樓宇以節能提效為主線,在技術創新、場景推廣等方面持續發力。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浚在致辭中所言,近年來,以海爾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速高科技、節能低碳產品的研發,有效支撐了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經過專家組鑒定,海爾氣懸浮中央空調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體驗差、不便利?海爾:辦公效率提升30%
在樓宇大腦的賦能下,領先行業的技術為海爾創造了驅動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但在場景化服務的生態趨勢下,智慧樓宇的建設終將回歸建筑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建筑最終是為人服務的,面向樓宇生態,海爾智慧樓宇始終將人性化的體驗作為數字化改造的關鍵。
進入停車場發現沒有停車位,電梯一等就是五分鐘,已經上班了空調還沒開起來……面對這些不便捷、不舒適的狀況。海爾智慧樓宇的目標就是要將這種“常態”化為“非?!?,讓用戶能隨時、隨地、隨心地享受舒適化的樓宇生活。
在空氣生態創新中心項目中,辦公人員刷臉即可快速通過大廳閘機,電梯開始下行,人到則電梯到,無需等待。在辦公室內,燈光、空調、新風等根據常用模式自動開啟,并根據當日光照、天氣等自動調節至最佳狀態。刷臉打開會議室大門后,電源、電子表、電子屏等設備自動開啟,輸入密碼即可云投屏。
面向樓宇生態,海爾智慧樓宇始終將人性化的體驗作為數字化改造的關鍵。
發布現場,在技術支撐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的支持下,全國首個“建筑節能低碳智慧運行管理平臺”正式發布。該平臺將著力于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的檢測、管理和節能優化。同時,行業首個“智慧樓宇生態共創推廣聯盟”也正式成立,將共同推進綠色低碳建筑的快速落地。
當下,智慧樓宇建設是我國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環節,其發展不僅受市場需要影響,更在于行業解決方案的落地效果。
以“有建筑的地方就有海爾智慧”為愿景,此次海爾智慧樓宇創新成果的落地,旨在以樓宇內部的不斷融合,建筑整體的協同提效,為智慧樓宇行業提速升級開辟出一條可循環發展的“綠色通道”。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奕靜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