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隆基綠能勇奪“三冠王”!最高155億凈利潤,超組件三強總和!全球光伏開啟“一超多強”時代

    光伏產業是中國高端制造的一張亮眼名片,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在全球產量占比均超過70%。作為業內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隆基綠能用23年時間,從名不經傳的小企業,成長為市值超3600億元的光伏龍頭。

    A股市值超過千億元的光伏股共有10家,其中,6成企業主營業務包含組件。隆基綠能憑借技術領先等多重優勢,2022年順利實現全球組件出貨量“三連冠,其全年凈利潤或超過155億元,有望超過主要組件同行凈利潤總和,形成“一超多強”新格局。

    千億市值光伏股大擴容,隆基加冕“市值王”

    過去五年,光伏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實現跨越式發展。2017年末,中國發電裝機容量17.77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1.29億千瓦,占比7.3%;當年全國發電量6.5萬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量967億千瓦時,占比大約1.5%。

    截至2022年末,中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5.6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和5年前相比分別增長44%、200%,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占比提升至15.2%,是5年前的兩倍多。

    乘著行業大發展的東風,相關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規模也實現大擴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Wind“光伏”概念股80余家,總市值大約3.4萬億元,和2017年末相比,市值規模增加近4倍。

    2017年末,光伏公司市值無一超過千億元,最高為隆基綠能(601012),市值大約800億元。五年過后,至2023年1月31日收市,市值超過千億元的光伏公司共10家,隆基綠能一騎絕塵,以3692億元總市值領跑光伏公司市值榜,通威股份(600438)、陽光電源(300274)、福斯特(603806)等市值也突破千億元,但均不足2000億元(圖1),要趕上光伏“市值一哥”隆基綠能,并不容易。

    市值超過千億元的10家光伏公司中,主營業務(占比超過10%)包含光伏組件的企業高達6家,占比6成,大大超過其他細分行業。

    其中,隆基綠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的光伏組件產品占總營收比例均超過50%。從市值看,隆基綠能市值超過3600億元,而后三家企業市值也均超過1500億元,形成“一超多強”的最新格局(表1)。

    凈利潤10年增加百倍以上,全年有望超過組件Big3總和

    隆基綠能成立于2000年2月14日,迄今有23年歷史,在同行多深耕多晶硅賽道時,創始團隊始終堅持“第一性原理”,押注成本高、轉換效率也更高的單晶硅,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填補空白,在市場站穩腳跟,2012年4月順利登陸A股。

    過去10年,隆基綠能營收突飛猛進,從2013年的22.8億元增至2021年的809.3億元,增長34.5倍;其歸母凈利潤同期亦從0.72億元增至90.86億元,增長125倍(圖2)。

    2022年前三季度,隆基綠能實現營收870.4億元,同比增長55%。Wind顯示,機構預測隆基綠能2022年全年營收或達到1230億元,同比增長五成以上。

    連續多年高速發展,也使得隆基綠能在和同行比拼中,營收規模優勢較為明顯。2022年前三季度,四大組件公司,晶澳科技實現營收493億元,歸母凈利潤32.9億元;天合光能實現營收582億元,歸母凈利潤24億元;晶科能源實現營收528億元,歸母凈利潤16.8億元。

    比較可見,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營收規模在同一量級,但都和隆基綠能有不少差距。而利潤對比,隆基綠能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90.9億元,比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歸母凈利潤總和(73.7億元)還高出17.2億元。

    隆基綠能發布的業績預增公告顯示,預計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45-155 億元,同比增長60%-71%;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40-151億元,同比增長59%-71%。根據業績預告,晶澳科技2022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8億元至56億元間,天合光能預計34.2億元至40.2億元間,晶科能源則是26.6億元至29.6億元,三家公司歸母凈利潤總和在109億元至126億元之間,這意味著,隆基綠能全年利潤有望超過這三家企業總和。

    45GW+,組件出貨量實現“三連冠”

    隆基綠能營收規模超過同行,和其組件出貨量息息相關。至2022年底,其計劃單晶硅片年產能達到150GW,單晶電池年產能達到60GW,單晶組件產能達到85GW。2022年,隆基綠能全年以超過45GW組件出貨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一,實現“三連冠”。

    2017-2020年,隆基綠能在組件出貨名次一路上升。2017年,隆基綠能組件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七,2018年上升至第五,2019年升至第四,一步一個臺階,穩步前進。2020年是隆基綠能名次躍升最大的一年,從第四直接躍升為第一,并從此后始終保持年度組件、硅片出貨量“雙冠”。

    2011年前,全球光伏組件出貨冠軍還被外企占據,2012年之后則都來自中國企業,目前,隆基綠能已實現“三連冠”,超過英利和天合光能各自兩次的冠軍記錄(表2)。至于其是否能追平乃至打破晶科能源2016年至2019年的“四連冠”,也成為光伏業內一大看點。

    最近7年(2016年至2022年),隆基綠能組件出貨量累計超過130GW(圖3);其Hi-MO系列組件出貨超100GW。2022年,隆基綠能預計光伏組件出貨量超過45GW,是2016年(2.3GW)的20倍左右。

    中信證券預測,2023年國內光伏裝機量有望繼續高增長至140GW;國泰君安則預計全球2023年光伏裝機需求為350GW,作為組件龍頭老大,隆基綠能有望繼續維持高水準的出貨量。

    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領先主要組件同行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光伏組件企業采取低毛利乃至虧損銷售,以擴大市場份額的策略并不罕見,然而,在市占率提升至第一的進程中,隆基綠能組件毛利率和綜合毛利率和主要同行相比,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2013年后,隆基綠能的組件出貨量處于爬坡階段,毛利率隨著出貨規模增長也穩步提升,從2013年的3.2%增加至2017年的30.7%(圖4)。2018年,光伏“531新政”實施,行業經歷一輪洗牌,隆基綠能的組件毛利率亦同步調整,但依舊保持在23.8%高位,高于主要同行。

    財報顯示,2020、2021年,隆基綠能組件毛利率分別為20.5%,17.1%,同期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的組件毛利率大多在20%以下,隆基綠能在組件出貨量大幅提升并奪冠的情況下,并未以犧牲毛利率作為代價,做到了“既要市場,又要利潤”(圖5)。

    2019年以來,隆基綠能綜合毛利率也始終領先。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隆基綠能綜合毛利率16.1%,比天合光能(13.5%)、晶澳科技(13.4%)和晶科能源(10.2%)分別高2.6、2.7和5.9個百分點(圖6),加上營收規模比同行高出數百億,最終其凈利潤超過同行總和也就水到渠成。

    凈利潤率對比,隆基綠能更是一直遙遙領先主要組件同行。2019年、2020年,隆基綠能凈利率達到16.9%、15.9%,超過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凈利率總和(13.8%和13.3%)。2021年、2022年,隆基綠能的凈利率領先優勢有所收窄,2022年前三季度,其凈利率達到12.6%,分別比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高出5.7、8.7和9.4個百分點(圖7)。

    最終體現在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上,隆基綠能同樣持續領先(圖8)。2022年前三季度,隆基綠能的ROE為20.6%,力壓晶澳科技(15.8%)、天合光能(11.6%)和晶科能源(8.6%)。同期,80余家光伏股ROE平均值為11.2%,隆基綠能在大光伏行業中,亦屬于佼佼者。

    兩年14刷世界紀錄,技術領先是隆基“一超”的主要動力

    隆基綠能在光伏行業中市值位列第一,組件出貨量三連冠,毛利率領先同行,和其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息息相關。

    2012年至2022年6月,隆基綠能累計研發投入超160億元(圖9),這讓其不斷突破技術天花板。2021年,隆基綠能七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2022年,再次刷新世界紀錄7次,電池型號則涵蓋更加前沿的TOPCon電池、HJT電池。

    就在2022年12月,隆基綠能先后將無銦HJT電池效率世界紀錄提高至26.09%,將p型HJT電池效率世界紀錄提高至26.56%,并在2022年11月第一次由中國太陽能科技企業將塵封5年的硅太陽能電池效率新紀錄提高至26.81%(表3)。

    截至2021年末,隆基綠能技術人員8588人,4個員工即有1名技術研發人員,超過主要組件同行,為光伏行業技術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這一技術隊伍還將繼續高質量擴容。

    2022年7月,被譽為“光伏大腦”的隆基中央研究院正式投用,也是目前全球技術水平最先進的電池研發中心。該研究院主要包括高效單晶電池研發中心以及年產2GW單晶電池中試產線,研究院投用后,將陸續引進約4000名高端科研人才,這將為隆基綠能打造世界一流研發水平、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和同行保持較高的資產負債率運營相比,隆基綠能實施穩健的財務管理模式,其資產負債率多年保持在50%上下(圖10)。

    2021年末,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0.7%、71.4%和81.4%,比隆基綠能要高出20-30個百分點(圖11)。

    眾所周知,高負債率帶來較高的財務費用。Wind顯示,僅僅在2021年,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的利息費用分別為4.8億元、5.4億元和8.4億元,隆基綠能營收體量更大,但同年的利息費用最低,只有3.6億元。

    絕對值的優勢還不夠明顯,若以財務費用率(財務費用/主營收入)來衡量,隆基綠能財務費用率為1.12%,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則分別為1.96%、2.6%,隆基綠能的財務管理能力更出色。

    2021年,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歸母凈利潤20.4億元、18億元和11.4億元,高資產負債率下,利息費用對利潤的吞噬顯而易見;同期隆基綠能歸母凈利潤近91億元,3.6億元利息對其利潤影響較小。

    2022年5月,“隆基股份”更名為“隆基綠能”,其堅定踐行綠色發展承諾,實現運營范圍的凈零碳排放。據了解,保山基地作為隆基綠能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通過使用可再生電力、回收技改、部署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等多種手段,獲得由第三方機構鑒衡認證頒發的碳核查證書,成為全球第一個光伏零碳工廠,為國內“雙碳”發展提供了樣本。

    正是在隆基綠能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引領下,組件成本大幅下降,帶動了下游電站的裝機規模和投資熱情。過去的2022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達87.4GW,創歷史最高紀錄,增幅約60%;而據商務部統計,2022年光伏產品出口增長67.8%,創歷史新高。光伏產業再度交出亮眼答卷。

    展望2023年,我國光伏市場將延續高速增長勢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2023年將實現并網太陽能發電490GW,超越水電,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第一電源。隆基綠能和同行在2023年表現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CIS)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