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公募減倉 “聰明資金”涌入 新能源車企邁入發展新階段

    新能源的行情近年來一直備受矚目,近日,最新披露的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報顯示,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和混合型開放式基金都在四季度震蕩向上行情中,進行了較大幅度調倉換股,整體方向為減持新能源、加倉計算機與醫藥等行業,新能源行業的基金重倉股數量較2022年三季度末減少5家。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個股方面近一月北向資金凈買入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金額分別為104.37億元、24.32億元。

    多重動作的加持使得2023年的新能源走向大有看點。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實現了飛速發展,中汽協數據顯示,我國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同比增長81.6%,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5.6%,滲透率已達26.5%,提前三年完成目標。其中2022年12月,受到國補即將退場以及各大車企品牌為年底沖業績加大優惠力度的影響,新能源汽車零售完成64.0萬輛,同比增長35.2%,環比增長7.0%。

    而進入2023年,隨著國補的正式退場,新能源汽車的增速預計會有明顯放緩。自2023年1月1日起國補結束,又逢春節假期,1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與2022年12月相比出現明顯下滑。據乘聯會綜合估算,2023年1月的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為36.0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下降43.8%,滲透率26.5%。

    增速的放緩意味著各個車企品牌間更加激烈的競爭,2023年年初,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發起價格戰,在全球多地開啟大幅降價。作為應對,福特宣布旗下對標特斯拉跨界電動汽車的產品平均降價約合人民幣30363元,并將提高產量,然而近一周福特股價跌近2.9%,通用汽車股價跌近4.4%,市場反應較為平淡。由此可見,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企業間的競爭或會導致整體行業價格的下調,繼而有可能引發新的增長需求。

    國內方面,根據業績預告,比亞迪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160億元至170億元,同比增長425.42%-458.2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51億元-163億元,同比增長1103.55%-1199.20%,為2022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而“蔚小理”中的蔚來與小鵬則仍處于虧損狀態,理想汽車也暫未明確盈利。進入2023年后,在市場供應能力提升、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政策驅動消費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正式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為了保障行業的穩定發展,我國各地開始不斷推出相關政策來驅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上海印發《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指出,將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0000元的財政補貼。浙江省印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指出,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120萬輛,率先開展自動駕駛汽車規?;虡I應用,到2025年累計建成公共領域充電樁10萬個以上、加氫站50座。

    2023年將是新能源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的一年,在已經到來的零補貼時代,國內各個車企或將重新布局,先前依靠補貼成長的車企將面臨重要轉折,更多傳統燃油車制造企業加入賽道,一大批新的車型也將涌入市場。接下來,面對各地政策的護航以及春節后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有望延續,但在行業進入市場化后,汽車行業也將加速迭代,競爭白熱化將導致車企拉開生存戰。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梁源

    責任編輯:李賽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