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綠色雙碳經濟——青島高質量發展的4個關鍵詞:創新、綠色、數字、特色

    新年伊始,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暨全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議指出,新的一年青島應著力提升轉型動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會議強調,青島要抓住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機遇,用好創新驅動、綠色轉型、數字賦能、特色發展四組“動力”,努力走出具有青島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創新驅動,為動能轉換提供強勁引擎

    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需要“創新”作為引擎。要強化創新驅動,深化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實施人才強青計劃,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

    2022年,“創新”是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詞,在山東的創新版圖中,青島不僅是動能轉換的“三核”之一,而且創新力一直走在前,在全球創新指數、科技創新競爭力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等榜單中,青島均位列全國前十。

    2023年,“創新”更要成為青島這座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觀大勢、育新機、開新局的具體實踐,用深化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最優創新創業生態、深入實施人才強青計劃,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等一系列舉措來回答新興產業規模不夠大、產業布局結構不夠優等現實問題。

    未來,在重大產業創新平臺的建設上,應建好用好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此外,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也應同步跟進。

    一直以來,青島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上下足了功夫,通過深化改革來引導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2022年底的政府工作報告從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強創新型企業培育、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方面作出安排。提出建成啟用山東能源研究院,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7300家、8000家,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給予重點行業龍頭企業人才政策定制權等。而這一目標,也與會議指示高度吻合。

    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

    制造強市如何念好“低碳經”?會議也做出了重點部署:要強化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不久前,青島剛剛出臺全國首個“雙碳”地方標準體系——《青島市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收錄“雙碳”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5098條,為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2022年12月29日,政府工作報告從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全面完成東岸城區“煤改氣”攻堅任務,深入推進綠色城市建設,新建電動汽車充電樁1.2萬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10天以上,加大生態破壞問題監督和查處力度等。

    從具體產業調整來看,青島重點發展的24條產業鏈,皆有“低碳發展”的相關布局,以新能源汽車為例,這不僅是青島切入汽車產業的關鍵突破口,同時也是“雙碳”引領能源轉型投資、激發工業創新投資過程中一條長期熱門賽道。眼下,青島已聚集了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眾、奇瑞、華人運通等7家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及國軒電池、力神電池、特銳德電氣等近200家規模以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

    此外,氫能及儲能作為青島重點布局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也有非常明確且細化的發展目標。據《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到2025年,青島將培育超過10家氫能相關企業,氫能產業年產值達到200億元。

    數字賦能,“工賦青島”成關鍵抓手

    數字時代,以數字化賦能產業、搶占未來制高點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會議指出,要強化數字賦能,做大做強數字經濟,高水平建設數字社會,打造高效數字政府。

    制造立市、制造強市的青島具有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結構完備的工業產業體系,在全省乃至全國工業和制造業版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急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在《青島市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五年規劃(2022-2026年)》中,青島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制定了《青島市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按照規劃,青島重點通過打造“產業培育高地、數字賦能典范、協同發展標桿、綠色低碳先鋒”,加快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融合發展數字轉型、產業生態培育營造、清潔安全節能高效“四個走在前列”。其中,“融合發展數字轉型上走在前列”的目標,是到2026年,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到50%。

    而“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抓手。無論是青島市“十四五”規劃、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還是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工賦青島”均變成了具體的細化目標:每年數字化改造1000家企業,建設一批標桿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燈塔工廠、智慧園區,引領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打造“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城市品牌,支持卡奧斯打造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橡膠輪胎、紡織服裝、高端化工、食品飲料等特定行業平臺創新發展,實現4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運行……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工業互聯網正在塑造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特色發展,海洋與開放是重點

    高質量發展應在“特”字上做文章,會議強調,要強化特色發展,充分發揮青島在經略海洋、對外開放、軍民融合等方面優勢,努力走出具有青島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優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堅持科技引領、產業帶動,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等“五個中心”,努力在經略海洋中走在前列。

    今年,青島將聚力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從提升海洋科技競爭力、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方面作出部署。提出推動三大國家深海平臺建設加快突破,加快總投資2000億元的90個重點項目建設,高水平建設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加快董家口港區30萬噸級礦石碼頭等6個項目建設等。

    而與海洋強相關的,除了藍色經濟便是對外貿易,青島約占全省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總值,展示著將開放勢能轉化為發展效能的城市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除了擁有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耳熟能詳的開放平臺,還有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等在全省乃至全國首屈一指的平臺,這些平臺也將賦予青島國家戰略加持的政策紅利。

    深化發展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路線已明,青島將勇挑大梁,為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璐

    責任編輯: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