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雙水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也是全面助力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一環。記者從嶗山生態環境分局了解到,近年來,嶗山區狠抓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通過實施“規劃引領、科學實施、長效管護”三步走工作方法,以服務大局的“添秤”意識、鍥而不舍的“交賬”意識,緊盯目標、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雙水”治理的宏偉藍圖細化為“施工圖”、轉化成“實景圖”。
依水而居,因水而興。2021年、2022年嶗山區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均位居全市第一,率先實現省廳提出的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整縣制全域治理”目標,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持久動力。
污水改造工程
統籌謀劃,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是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內涵,也是建設美麗中國宏偉目標的題中應有之意。2021年12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提出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整縣制全域治理”目標,為此,嶗山區在“雙水”治理上探索出一套獨特的路數打法。
嶗山區3個涉農街道中的109個農村社區大部分位于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面廣量大,且分布較散。為全面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徹底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難題,青島市嶗山區借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18年開始全面啟動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更新,下大力氣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
鄉村生態振興涉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等方方面面,是一項龐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同推進。
一方面,嶗山區通過采取就近接入市政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等方式,有序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另一方面,通過采取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不斷推進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投資11.75億元,共完成99個農村社區的生活污水和4處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全區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占比達90.8%,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力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互促互融。
項目引領,筑牢流域生態屏障
嶗山區將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作為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按照“系統規劃、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注重長效”的原則,穩步推進。
首先,規劃“一張圖”。嶗山區制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2019-2025年)》及《嶗山區黑臭水體治理方案》,明確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分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實施,并明確三個階段目標。
其次,聯動“一機制”。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了農業農村局總牽頭、城市管理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按職責參與,街道為主的聯動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農村黑臭水體管理長效機制要求,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第三,統籌“一盤棋”。鄉村振興建設全區“一盤棋”,先后出臺了《嶗山區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嶗山區鄉村振興建設項目指導意見》,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根據村莊的基礎條件和實際發展需求,在實施污水管道建設的社區同步實施強弱電入地、燃氣進村、供水改造、道路更新等綜合整治工程,一攬子提高農村基礎設施配套條件,切實避免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中存在的反復挖掘道路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撒胡椒面”式分散投資政府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等問題發生。
突出重點,持續開展專項整治
為了從根本上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收集處理和黑臭水體的根源治理,嶗山區充分考慮農村治污“面廣量大、相對分散”的特點,在綜合分析地質和地勢約束條件、對產業發展的近期和遠期影響、對居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以及區級財力負擔能力的基礎上,選取了“高標準、一勞永逸”的治理方式。
首先,嶗山區接入市政管網,對位于城市規劃區周邊、可以就近接入建成區市政管網的社區,一律通過建設污水管網和污水提升泵站的方式接入市政管網。
其次,通過“管網+污水處理站”的方式,對于距離城市建成區較遠、短期內無法接入市政管網的社區,采取“管網+污水處理站”方式,進行污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并以建站社區為中心,通過建設管網的方式收集附近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
以嶗山北部片區建設開發為契機,推進邊遠區域的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填補區域內基礎設施配套空白。生活污水應接盡接,根據每家每戶廚房、衛生間的位置和排污需求,每戶接入兩條以上的入戶管,實現“黑水+灰水”應接盡接。
截至目前,嶗山區累計投資11.75億元,建成農村生活污水管網1354公里,污水處理模塊42座,污水提升泵站62座,農村地區的污水管網系統基本形成。
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與生活污水管路泄漏源頭共管同治、正本清源,堅決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去年以來,嶗山區先后完成王哥莊街道王家營水庫等4處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統一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在此背景下,嶗山區在“雙水”治理設施陸續建設和投入使用做好“治”的工作的同時,也在思考著設施運行維護“管”的問題,確?!爸巍钡男ЧL期有效。
目前,嶗山區已投入使用的管網、模塊、泵站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均明確了管理維護單位。并建設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系統,電子化收集項目建設信息、動態監督建設項目推進情況,強化項目巡檢,結合聘請專家組對投入使用的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并督促問題整改,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監管平臺系統和黑臭水體“健康碼”。
此外,嶗山區還創新性的將“雙水”治理納入全區鄉村振興工作考核,同時進行專項考核;街道一級作為設施管護主體,均制定了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管標準和考核管理辦法,發揮好考核“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壓實責任,確保設施好用、常用、長用。
嶗山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年作為嶗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收官之年,除計劃或正在進行村莊改造的10個社區外,已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讓鄉村美麗,讓群眾暖心。嶗山區在全市率先整縣制完成“雙水”治理,為建設“保留鄉村風貌、具有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的新農村”、促進鄉村宜居宜業奠定堅實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璐 通訊員 殷鵬 戴永明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