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1號攻堅工程超額達標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全年完成19.6萬平方米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作為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的一號工程,2022年計劃完成保護修繕15萬平方米,實際完成19.6萬平方米,另有在建8萬平方米,全年超額達標。2023年總計劃建設項目31個。其中,歷史城區計劃建設項目22個,完成保護修繕15萬平方米、城市更新2萬平方米、道路景觀提升3.2公里、停車場2處(車位620個)。計劃全面完成中山路、大鮑島片區亮化綠化、導覽標識、交通設施等提升工程建設。

    頂格推進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            

    2021年,青島市在前期聯席會議組織架構基礎上成立了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市區兩級合署辦公,共同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指揮部由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任總指揮,分管副市長任執行總指揮,包含了43個成員單位,統籌研究有關規劃建設、政策措施等重要事項,真正做到了頂格推進。2022年,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作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的一號工程,搶抓全省旅游發展大會觀摩的歷史性機遇,“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5A景區創建和老城區申遺工作。

    用好規劃            

    打好一號攻堅戰役          

    好項目離不開好規劃。青島市建立了“歷史城區、文化街區、建筑單體”三級保護規劃體系。歷史城區層面,在編制完成《中山路及周邊區域保護更新規劃》的基礎上,又組織編制了店招導則、公廁布局、交通停車、公園綠化等7個百姓重點關注領域的專項規劃,科學指導街區和單體層面的規劃編制。在文化街區層面,完成劈柴院、四方路等10余片百姓關注度高的街區設計方案,對城市風貌進行了系統研究和整體修復。單體項目層面,依據歷史信息,恢復建筑原貌,按照保護建筑“一棟一策”原則,完成500余處建筑修繕方案編制。

    同時,還推動《青島市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條例》通過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表決,加大對歷史城區內人才公寓政策和資金支持,爭取補助資金450余萬元。研究財政扶持政策,對保護建筑征收房屋出讓金、歷史城區稅收等方面提出創新性做法,充分調動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還組織了17批次72處風貌建筑專家論證會。組織了29批次300余處建筑方案聯審會,聯合文化旅游、自然規劃和住房建設等主管部門對項目進行聯合審批,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民生民心            

    保護更新更暖人心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22年,青島市全面推進歷史城保護更新和郵輪港區改造更新40個建設項目,切實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聚焦歷史城區內里院等建筑年久失修、隱患較大、設施不全等問題,統籌市南區、市北區全力開展房屋征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征收面積60余萬平方米、征收2.2萬戶、惠及7.3萬人。同時對已征收、確需保護的建筑,通過繡花兒功夫精雕細琢,開展加固維修,2022年計劃完成保護修繕15萬平方米,實際完成19.6萬平方米,另有在建8萬平方米。

    中山路兩側建筑延續了青島城市風貌精髓,見證了百年城市發展史,是青島歷史文化資源最豐富、最優秀、最集中的區域,通過集中修繕恢復了老青島的城市記憶,延續了城市文脈。對圣心修道院舊址等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項目,在修復前,通過查閱歷史照片、圖紙,分析建筑的價值要素,先進行病害檢測,鉆石取樣,之后對取樣進行實驗室分析,分析他原材料的成分,再進行原樣恢復,確保歷史因素不流失。目前,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已入選山東省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示范案例。

    據了解,青島市還將歷史街區中的一般建筑聚集區劃定為風貌協同整治區域,開展了立面、屋面、門頭店招、院落環境等整治工作,2022年計劃完成協同區域整治14萬平方米,實際完成40余萬平方米、另有在建6萬平方米。此外,聚焦老城區電力、燃氣、雨污水等管線建設年代較早,已無法滿足城區生產生活、業態配套需求,亟待擴容更新;老城區停車資源緊張,停車難等顯著的民生問題;公園廣場等市民休閑娛樂空間不足等難點問題。青島市推進了管網整治提升、停車場和公園廣場建設。結合市政道路改造,完善更新25條道路(6公里)提升整治;依托城市邊角地,利用既有人防工程,充分挖掘停車資源,建成停車場4個(710個車位),有效緩解老城區停車難的問題;通過增設口袋公園、布局街心廣場,為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品質化空間保障。

    在重點項目上,郵輪港集裝箱部落項目已經提前6個月完工,成功打造港區首個市民親海休閑娛樂空間項目;啟動區地下道路及基礎設施、航運金融中心、世界之眼3個項目按時完成年度計劃任務,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已開工建設,山東港口國際健康管理中心、055地下空間、RCEP博覽中心、環海灣海洋金融中心4個項目已發布招拍掛公告,一二號碼頭加固一期實現年內開工,實現郵輪港區和歷史城區的聯動發展。

    挖掘文史            

    老城舊街講新故事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青島市匯聚全市檔案資源,全年共為122棟重點歷史風貌建筑、20余條道路修繕查閱提供所需各類檔案資料、建筑圖紙5000余件,內容涵蓋房屋信息、工程設計圖紙、歷史加蓋修繕及部分房主或商鋪等關鍵性的歷史信息,確保了老建筑修繕有圖可查,有據可依。

    在廣泛收集挖掘檔案資料基礎上,研究編發解放前城市歷次規劃、解放后不同時期主導產業布局、大鮑島里院文化、老商街歷史等為專題的四期檔案《資政參考》,24篇文章有針對性地提供文史依據。選擇歷史城區標志性的老建筑、老商號、老街道,編發11期文史專報。對瑞蚨祥、中華書局等諸多老字號建筑,中山路、四方路、膠州路等百年老街進行文史深耕,推出《膠州路35號瑞蚨祥老字號探源》《青島七中歷史溯源》等7個專題的文章。在“青島檔案”“青島歷史建筑”等微信公眾號予以刊發,瀏覽量達10萬余人次,采取多種手段講活講好青島故事,為老建筑活化利用、老城區打造國家5A級景區提供重要歷史文化支撐。

    為了豐富市民游客了解歷史城區的途徑。目前,中山路城市記憶館和市北區里院展覽館已開門納客,運用了虛擬現實、藝術營造和創意視覺科技元素,讓老建筑煥發新活力。至今,已接待游客10萬余人,成為老城區的新網紅打卡地。同步加大全市60處名人故居保護開發力度,讓市民游覽感受名人故居文化的魅力。

    文旅加持            

    推進5A級景區建設            

    青島市合理規劃歷史街區功能定位、產業布局和發展模式,構建功能優化、業態新穎的區域產業體系。截至目前,共引入特色餐飲、文化藝術、休閑體驗等136家重點業態,運營面積6.4萬平方米。寧陽路銀魚巷、濟寧支路、海泊路、高密路已順利開街,青啤1903、荷田水鋪、南枝小館等網紅店鋪相繼開業運營。組織開展“丈量青島——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首屆上街里啤酒節、國際青年藝術節、“郵活力.郵精彩”國際郵輪節、首屆大鮑島杯夠級大賽等大型文旅節會活動。創新開展青島老城藝術展演季系列活動,交響樂、京劇、兒童劇等專業劇節目在三江里、廣興里等里院輪番上演。

    青島老城“夜色美”?城市音樂角演出、露天電影播映等多維度立體化形式,讓市民游客感受老城新型文化空間獨特的藝術魅力。創作沉浸式戲劇《里院》入圍國家文旅部2022年度劇本扶持工程入選名單。截至目前,共舉辦各類文旅節會、展演活動近400余場,再現了中山路人流攢動、車流不息的超高人氣。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周潤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