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主要內容如下。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為推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規劃背景
(一)我國擴大內需已取得顯著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同時,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著力釋放國內市場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消費基礎性作用持續強化。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住行消費等傳統消費顯著增長,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穩步提高,汽車新車銷量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2021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5%,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4.2%。
投資關鍵作用更好發揮。我國資本形成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為優化供給結構、推動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A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全國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貫通,一批重大水利設施建成使用。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就,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醫療衛生、生態環保、農業農村、教育等領域短板弱項加快補齊。
國內市場運行機制不斷健全。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建設,“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產權制度等重點改革穩步推進,流通體系加快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統籌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國際國內市場聯系更加緊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10萬億元,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帶動進口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國際經貿合作扎實推進,對外開放高地建設進展顯著,我國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外資流入國之一,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高,我國市場與全球市場進一步協調發展、互惠互利。
(二)重大意義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要求和發展條件都呈現新特征,特別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通過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主動選擇。大國經濟具有內需為主導的顯著特征。內需市場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我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逐步在市場需求、產業體系、人力資源、軟硬基礎設施等方面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奠定了基礎。進一步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增強經濟發展韌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的必然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平衡不確定性增大,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以自身的穩定發展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更高效率促進經濟循環的關鍵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促進國內大循環更為順暢,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打通經濟循環堵點,夯實國內基本盤;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也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好依托國內大市場,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更高效率實現內外市場聯通,促進發展更高水平的國內大循環。
(三)機遇和挑戰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國內市場基礎更加扎實,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環境條件深刻變化。展望未來一段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加明顯,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同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相結合,我國這一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還將不斷成長壯大。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很多方面還有較大投資空間,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顯著,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持續提升,改革創新不斷孕育新的發展動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環境持續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顯著提升,國內市場空間更趨廣闊。
同時要看到,我國擴大內需仍面臨不少制約。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趨緊制約投資增長,創新能力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財政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制約內需潛力釋放的體制機制堵點仍然較多;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把我國打造成國際高端要素資源的“引力場”任重道遠。
綜合來看,我國擴大內需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準確把握國內市場發展規律,未雨綢繆,趨利避害,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內需拉動作用,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