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保持土壤生命力,提高土壤生產力,維護土壤健康,是決定農作物長勢和收成好壞的關鍵因素。護地、養地,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在萊西市怡禾家庭農場,幾臺大型農機分工合作,翻拋機騎在熱氣騰騰的堆肥條垛上跑了2個來回,鏟車把堆成“小山”似的有機肥鏟入拖拉機,農場負責人王志濤駕駛運往基地大棚。撒肥、復平,王志濤看著滿棚黑黝黝的有機肥說道:“原來我總是按傳統習慣用化肥,農田土質下降甚至出現了板結。前年開始,農技中心給基地土壤取樣做化驗,專家根據測土結果一項項分析,地里缺什么,就讓我補什么,需要多少就補多少,然后開出了‘定制營養餐’。我根據專家建議全部用有機肥做基肥,增施少量生物復合肥,化肥用量一年比一年少。自從用了有機肥,地里好幾年見不到的蚯蚓,今年隨處可見?!?/p>
萊西市怡禾家庭農場中正在撒肥料
王志濤地里撒得黑乎乎的肥料,都是用牛糞+秸稈+菌渣添加微生物菌劑經高溫發酵堆制的。有機肥還田,不僅可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使板結的土壤變得疏松,還推動了農藥化肥減量,起到了耕地地力與蔬菜品質雙提升的效果。為此,王志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怡禾家庭農場種了100畝藍莓,200畝陽光玫瑰,每畝節省化肥成本50-60元左右。這幾年采用保護性耕作,用的都是有機肥,耕地得到修復,土壤越來越肥沃。種出的藍莓、葡萄品質好,口感好,深受上??蛻羟嗖A。藍莓、陽光玫瑰葡萄銷往上海各大超市,能賣到60-100元/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p>
近年來,青島市以耕地地力提升、綠色種養循環、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一大批項目為抓手,以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助推農業綠色發展。為做好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安全監管,2021年全市優化布設了600個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點位,對土壤重金屬、基本理化性質及農產品質量17項指標開展協同監測,實現了縣域全覆蓋。為農田土壤“查體”,構建起完善的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業務和技術體系,基本掌握了全市范圍及重點區域農產品產地環境總體質量狀況、潛在風險和變化趨勢,切實提高了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為推進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推動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胡利穎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