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并鄭重宣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指導思想、宗旨原則和使命責任,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新時代中國外交踔厲奮發、續寫新篇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
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客觀分析形勢、準確判斷形勢,是把握前進方向和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國際形勢和新時代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特點進行了精辟分析,強調指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生,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站在世界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外交必須深刻把握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堅持胸懷天下,拓展世界眼光,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定斗爭意志,發揚斗爭精神,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理想。歷經苦難,中國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國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寫入憲法的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倡導通過談判和平解決爭端,堅持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始終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流砥柱。
堅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化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不斷演進,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成為當今時代國際社會的普遍訴求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目標,也是推動全球和平與發展的中國智慧。但是,近年來西方一些國家無視歷史潮流和世界發展大勢,極力維護強權霸道秩序,蓄意挑起新的冷戰,激化國際社會矛盾。邁上新的征程,中國外交始終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堅持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持續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始終不渝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穩定基礎和戰略保障。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鞏固壯大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積極力量。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人民故事、中國共產黨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不斷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人類歷史反復表明,開放是國家進步的前提,封閉必然導致落后。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已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一項實現中華民族富強復興的基本國策,也是我黨在科學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和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繼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推動經濟全球化走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反對保護主義,反對“筑墻設壘”、“脫鉤斷鏈”,反對單邊制裁、極限施壓。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全球治理體系是國際社會為了治理全球問題、管理全球事務而創設的組織機構、體制機制、原則規范、條約協定等形成的整體系統。近年來,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未能反映新變化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夠,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公正不合理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對此,中國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要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和安全利益。我們的目的主要是對現存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不公正、不合理安排進行改革和創新,使之符合變化了的世界政治經濟,滿足應對全球性挑戰的現實需要,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趨勢。為此,必須自覺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動世界貿易組織、G20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更好發揮作用,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合作機制影響力,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積極參與全球安全規則制定,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崇高目標,指明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奮斗方向。面對全球性風險挑戰增加的復雜嚴峻局面,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人類整體命運與利益休戚與共,破解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課題,倡導各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為此,必須堅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積極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消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站在世界的又一個十字路口和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繼續奏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強音,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吳志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