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2021年致股東公開信中說:永遠不要做空美國。
做空中國,更不行!
今天離岸市場人民幣繼續逼空,美元大幅貶值,截至發稿人民幣多頭已經收復7元整數關口。
外匯和股票市場已經形成明顯的聯袂效應,恒生指數上漲4%,恒生科技指數大漲8%,A股主要指數均紅盤報收,兩市成交突破萬億元。
資本市場總是超前反映基本面的變化。當前匯市和股市正在交易中國經濟穩步向好的預期。
時值年末,各大機構又開始推出明年的年度策略。中信證券率先發布了2023年大類資產配置投資策略,題目是《黎明將至》。這份報告預計2023年我國有望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上半年將是修復最快階段。
修復的最大利好是防疫政策正在進一步向科學精準防疫的方向調整,消費有望出現恢復,預計2023年社零增速可能回升至6%左右。2023年房地產寬信用的演繹可能推動竣工鏈條出現改善,交付問題的緩解和疫情約束的減退可能驅動房地產銷售出現一輪弱復蘇,房地產對經濟的拖累有望收窄。但考慮到長周期問題約束,未來的經濟增長引擎可能由房地產讓位于高端制造業,新興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2023年制造業投資增速將達到9.1%左右。
脫虛向實,這是大勢所趨。兩相比較,美國實體經濟正從周期高位滑落,這也是不可違的大勢。11月美國ISM制造業PMI自2020年5月以來首次落入榮枯線下方,10月核心PCE物價指數也低于預期,市場開始猜測明年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美聯儲已經連續四次加息75個基點,本月大概率加息50個基點。一旦50個基點加息兌現,大幅加息的拐點基本可以確認,但并不代表著緊縮馬上就轉為寬松。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現在美聯儲處于左右為難的處境,一方面美國通脹開始走低但同比來看仍在高位,持續明顯回落暫時看不到,另一方面快速大幅加息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抗通脹和保增長之間存在矛盾,二選一的難度很大。
在大周期位置上的不同,決定了增長空間和政策主動性,這是美元和人民幣匯率近期顯著變化的根本原因。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