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努力滿足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2022年,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鍛造“實干家”干部隊伍,全面融入全市工作大局,推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的積極進展。
青島市連續四年全省排污強度最低,2021-2022年采暖季全市首次實現重污染天數歸零,實現了“減污降碳”天更藍的目標。20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4個斷面水質實現躍升,16處城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土壤環境保持穩定,全市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
堅持以治污為重點,提升宜居宜業宜游“高顏值”
今年以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始終將生態環境治理作為民心工程,圍繞藍天、碧水、凈土,實施聚力攻堅,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系統治污,將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
印發實施全市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夏秋季臭氧污染強化治理及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方案,從控塵、控車、控排、禁燒等方面綜合施策打出藍天保衛綜合拳,深邃清新的藍天白云,成為青島市民生活中幸福感滿滿的“新常態”。
出臺實施《2022年青島市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工作計劃》,落實橫縱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盯緊“兩清零一提標”、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河道精細化管護等重點工作,嚴格落實灣長制,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和驗收銷號6000余個,銷號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通過組織評審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有關報告、開展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地塊等舉措,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系統防治”土更凈的成果更加彰顯。
堅持以爭先為動力,擦亮生態環境工作“金招牌”
踔厲奮發,大力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弘揚“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敢當龍頭、勇作表率、開創新局,一大批改革創新工作得到國家、省認可推廣。
今年青島獲批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試點,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和修復分階段效果評估試點工作。 青島美麗海灣建設升級,靈山灣獲評美麗海灣評選全國第一、全省唯一,央視《焦點訪談》、山東衛視《晚間新聞》對我市海灣保護工作進行了正面宣傳報道,靈山灣得到中宣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點贊。
西海岸新區獲批全國首批、全省首個氣候投融資試點,啟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開啟、研發多項氣候投融資產品與項目,搭建中歐環境與氣候國際合作機制與平臺。
出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綱要,嶗山區、城陽區成功創建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成功爭創首批全省生態文明十強縣,今年青島市的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取得實效。
推進一系列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叭€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入選國家級試點。編制輪胎行業、啤酒行業溫室氣體排放評價指南,填補國內空白。10項案例入選全省《“抓環保促發展”100例》,入選數量全省第一,積極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有力推動全市重點項目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利民為根本,當好為民解憂紓困“貼心人”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開展“百日攻堅”等專項行動,有力有效解決了一大批事關民生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切實增強市民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強化法治政府建設促公平正義,局黨組帶頭集中學法,全年創新開展“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活動63次,幫助企業解決環保法律問題171個。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推進形成更強生態治理法治合力。截止11月底,全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50余起,將22起嚴重違法和涉嫌環境犯罪行為案件移送公安部門。
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參與“民生在線”、“行風在線”等活動,群眾反映的各類環境問題全部按時辦結回復,環境投訴數量實現逐年下降。開展“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集中力量解決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難點焦點問題83件。
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鞏固提升行動,農村水環境治理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國率先探索推進整縣制治理,以“集中處理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市場化機制破解治理工程融資難題、專業化運維保障治理設施穩定運行”作為推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的硬措施,我市治理標準、治理效果、完工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生態興則文明興。2023年,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將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方向,以“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為重點,以“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為導向,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青島亮麗名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為青島“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貢獻環保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初志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