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 (黃盛)據證監會消息,近日證監會已經制定了《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在八個方面作出部署,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的八方面措施包括:優化制度規則體系,提升監管規則的科學性;聚焦公司治理深層次問題,夯實上市公司規范發展的基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優化上市公司整體結構,提升發展的韌性和活力;推動上市公司穩健發展,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健全打擊重大違法長效機制,營造上市公司發展良好環境;加快上市公司監管轉型,提升監管效能;加強協作聯動,形成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如果說過去兩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的主要特點是‘治亂’;那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一輪方案的核心將是‘提質’?!?nbsp;11月22日,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在介紹《行動方案》時表示,證監會將重在提升規則“質量”,全面啟動監管法規“實質性修訂”工作,補齊一批缺失的規則、修改一批滯后的規則、理順一批雜亂的規則,構建以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為核心,以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購重組、退市和破產重整、監管執法5個方面規章為主干,以證監會規范性文件和交易所自律規則為重要組成部分的“1+5+N”的上市公司監管法規體系,全面提升監管法規的科學化水平。
李明表示,2020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出了整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兩年來,證監會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諸如,在上市公司情況方面,兩年來,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加,如今已正式突破5000大關。上市公司結構上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體現在行業更“新”、規模更“大”、盈利更“好”、融資更“平衡”等方面。但當前上市公司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公司經營效益還要改善,長期虧損或處于盈虧邊緣;有的公司市場認可度有待提高,雖然利潤總體穩步上升,但估值長期徘徊不前;有的公司發展活力還需增強,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尚有差距,許多“卡脖子”領域還沒有突破性進展。
李明表示,力爭用3年時間,使上市公司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生態顯著改善,監管體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接下來還要從大力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修復資產負債表方面,進一步加大退市力度方面,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方面,優化科創企業上市審核標準等方面繼續鞏固、提升工作成果。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是增強市場活力和韌性的必由之路,也必然持續成為助推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