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11月23日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稱,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繼續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適時適度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值得關注的是,從最近幾年來看,在國常會提出降準后,央行通常最遲會在一周之內響應。2019年以來,降準一般在國常會或其他場合明確“預告”,其表述通常比較直接,如“適時降準”“綜合運用降準”“進一步實施降準”等,然后當周周五宣布降準措施。
比如2021年7月7日,國常會提到“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兩天后,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今年4月13日,國常會再提“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央行同樣在兩日后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同時,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有利于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
不過這一定律也有失效的時候。2020年6月17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但此后并無降準措施落地??傊?,本周五將是個重要的觀察窗口。
此次國常會關于降準的呼聲來得略有些意外。上周央行縮量操作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并稱11月以來已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這使得市場的降準預期有所下降。不過,考慮到近來市場流動性偏緊、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降準也在情理之中。有市場機構預計本周五央行或宣布降準措施。當前市場上也存在反對降準的觀點,認為目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認為,四季度可能會降準,主要基于幾點判斷:
一是當前市場流動性已邊際收緊,11月中旬短期市場利率快速升至逆回購利率以上,流動性需要進一步寬松。10月至11月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加快,年底基建投資項目加快落地,配套融資的資金需求增大;房地產一系列寬松政策需要銀行體系保持充足流動性;制造業投資等領域保持較快增長,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有持續的資金需求。
二是目前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歷史上曾到過6%的水平,當前仍有下調空間。
三是銀行體系凈息差壓力仍然較大,需要著力降低資金成本,支持商業銀行下調貸款市場利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當前,11月末或12月降準可能性比較大,降準幅度可能在0.25至0.5個百分點左右。目前主要發達國家仍處加息周期,且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國通過下調政策利率推動市場利率下行的空間較小且有風險,降準是一項較為合適的政策工具選擇,負面效應很小,可以實現較為顯著的政策效果。11月以來,全國多地疫情反彈,實體經濟恢復受到一定影響,需求仍有不足,市場情緒不穩定,需要宏觀政策通過降準等措施釋放穩增長的積極信號,以增強金融市場信心,維持市場基本穩定,為實體經濟企穩回升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