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人們通勤、居家、運動等場景中的“陪伴者”
音頻產品,讓生活更“悅耳”(網上中國)
一期富有文化深度的播客、一部聽眾喜好的有聲書、一檔制作精良的廣播劇……形式、內容不斷拓展的在線音頻產品正逐漸“走入”用戶的耳朵,成為用戶在通勤、居家、運動等場景中的“陪伴者”。
滿足“聽”的多元需求
“每天通勤時間比較長,坐地鐵來回有2個小時左右,在路上聽有聲書就成了自我積累的一個好選擇。”在北京工作的譚悅茗說,比起紙質書,有聲書內容接收更加方便高效?!耙荒晗聛砟苈犕晔畮妆緯梢栽黾硬簧佟喿x’收獲?!?/p>
“相比車載電臺的直播節目,在線音頻平臺給了用戶更多選擇空間?,F在每次開車出門前,我都會在‘喜馬拉雅’上選擇播放一段相聲、評書或者脫口秀,整個路程也會更加充實有趣?!睈勐犝Z言節目的李先生說。
“在通勤途中聽資訊類產品可以獲取最新信息,回家后聽自己喜歡的主持人在播客中聊天,或者聽一些老師們在知識課程中的分享,有一種精神交流的感覺在里面?!本W友王諾說,相比文字和視頻,音頻產品解放雙手和雙眼,內容吸收效率更高。
“現在借助運動手表和藍牙耳機,運動時聽音頻產品更方便了。每次戶外跑的時候聽聽廣播劇,有助于消除跑步過程中的孤單和枯燥。”運動愛好者黃悅坦言。
音頻內容創作者興起
與用戶數量一同增長的還有音頻內容的另一端——創作者。目前,音頻創作者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職業群體。
“我在大學的專業就是播音主持,錄制有聲書和廣播劇能夠讓我在業余時間發揮專業所長,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一名新入行的配音演員說,身邊大部分配音演員都有錄制相關在線音頻產品的經歷,從職業發展角度來說,這些經歷能夠幫助他們迅速積累對不同人物角色配音狀態的把握能力,豐富錄制經驗。
“目前,廣播劇制作已經成為我們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北本┮患衣曇艄ぷ魇覄撌既私榻B,隨著廣播劇等相關音頻產品走紅,工作室業務更加穩定,整體營收有所增加。工作室已逐步形成了以聲音導演、配音演員、錄音師以及后期制作等工種為主的創作團隊。
艾瑞咨詢調查數據顯示,談及創作音頻產品的原因,在賺取收入之外,56.2%的在線音頻創作者選擇了“抒發個人情感”,而“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興趣愛好”的占比達到了54.9%。
“通過播客節目,我能夠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與更多同好分享對當下社會熱點議題以及感興趣話題的看法,這讓我覺得很滿足?!辈タ蛣撟髡呲w紫羽說,她和搭檔合作的第一期播客節目上線后就收到了很多聽眾的點贊與互動,這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接下來,他們會力爭通過更多精心制作的播客節目與聽眾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對話,希望借助創作播客的過程,強化內容生產能力,拓展自身的發展前景。
把握“耳朵經濟”新機遇
在“耳朵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各類平臺也在加速入場。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云聽”、字節跳動旗下“番茄暢聽”先后上線;騰訊將酷我暢聽和懶人聽書合并為“懶人暢聽”,將長音頻正式納入其音樂娛樂生態之中;上線兩年多的播客APP“小宇宙”也在不斷“破圈”,吸引了眾多年輕聽眾。
面對當下競爭日趨激烈的產業格局,在線音頻平臺如何能迎接挑戰、真正把握“耳朵經濟”帶來的新機遇?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俊認為,各大平臺需著重加強內容深度、場景拓展、運營推廣以及圈層文化等維度的建設。
在線音頻平臺紛紛比拼優質內容。網絡音頻平臺“蜻蜓FM”在成立之初,圍繞頭部IP打造了眾多PGC(專業生產內容)精品節目,建立起濃厚的人文定位?!跋柴R拉雅”則與中國出版集團、中信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以及閱文集團等國內眾多知名線下線上出版機構結成了深度戰略合作伙伴,拿下眾多暢銷書的有聲版權、網絡文學的有聲改編權。這些有聲內容和UGC(用戶生產內容)、知識付費內容一起組成了“喜馬拉雅”的內容版圖,吸引并留住了大量用戶。
場景拓展是在線音頻平臺發力的新方向。據悉,“喜馬拉雅”與騰訊、華為、美的等企業達成合作,不少智能音箱都接入了“喜馬拉雅”的內容。此外,隨著中國車聯網市場的穩步增長,包括“云聽”、“荔枝FM”等在內的在線音頻平臺也在加速布局車載場景的渠道建設。
“在用戶增速放緩且注意力被視頻內容搶占的背景下,運營推廣和圈層文化層面的建設對在線音頻平臺也至關重要?!眲⒖≌J為,在線音頻平臺需進行多渠道、矩陣式推廣,加強與相關線上線下活動及影視作品的聯動,以全覆蓋的方式將音頻產品“推”到用戶面前,提升用戶收聽意愿。此外,大量音頻產品本身是偏垂直領域的內容,對相應圈層的用戶群體很有吸引力,因此,打造圈層文化也是增強用戶黏性的重要路徑之一。(徐嘉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