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9日電 題:藍皮書詳解當前我國產業調整的五大動力與方向
中新財經作者 劉文文
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宏觀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21~2022)——低碳轉型與綠色可持續發展》。
藍皮書指出,隨著中國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為了避免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陷入低端鎖定的路徑依賴,中國必須優化產業結構,聚集新的增長動能,確保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半p碳”目標的設立將給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來新的挑戰,應針對這些挑戰精準施策,形成促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新動力。
一是以農業轉型升級促進鄉村振興。藍皮書指出,以農業轉型升級促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堅持把農村經濟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加快推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將農業發展方式從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向可持續生產,有效提高農民收入。
二是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并重。藍皮書稱,在工業部門,應堅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與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重。工業是我國“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是產業體系的新支柱,也是提升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領域。因此要解決部分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問題,要以技術改造和創新,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供應鏈管理等方式,解決部分行業高耗能、高污染、增長效益低的問題。
三是創新發展新型現代服務業體系。藍皮書認為,應積極探索建立適應疫情發生后新生產生活方式的新型現代服務業體系。服務業在現代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促使現代服務業加速向數字化轉型,通過科技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推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于服務業,實現服務業與制造業、傳統服務業與新興服務業等融合發展。
四是發揮“新基建”助力作用。藍皮書指出,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基建”助力產業結構升級。加大對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領域以及戰略性、網絡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支持結構轉型和產業提升,促進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發展。
五是促進產業合理布局。藍皮書提出,要促進地區產業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生產力的空間布局。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上,充分考慮產業發展要素的區域性特征,借助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對于轉型基礎較好的地區,鼓勵其加快轉型步伐;對于產業和就業結構對高碳行業過于依賴的地區,應使其把握好轉型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節奏,在充分考慮經濟和就業影響的基礎上,制定轉型戰略,將轉型帶來的不利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