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旅游集團官鵝溝酒店項目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關鍵任務,也是新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題中之義。青島市市南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區關于東西部協作重要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東西部產業協作、消費協作、人才協作、勞務協作、社會協作,健全完善互訪會商、協調推進、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打好對口支援“組合拳”,真正實現“山呼海應、山海情深”的“青隴一家親”局面,聚力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板,共同譜寫東西協作新篇章。
鄉村振興富民產業
自2021年青島市市南區與定西市安定區協作以來,市南區立足和發掘當地優勢資源稟賦,以產業發展“造血”賦能鄉村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共同念好東西協作“山海經”,助推形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產業發展格局,東西協作向著更精準、更深入、更務實的方向邁出新步伐。
定西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所產馬鈴薯品質很高,但長期以來存在生產基礎條件差產量低,道路配套滯后產品運輸難等問題,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收入不高。新階段東西部協作開展后,青島市市南區經過充分調研論證,聚焦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提出“強龍頭、建基地、延鏈條、壯產業”的發展思路,從育苗、種植、深加工、銷售等全鏈條進行幫扶,促進馬鈴薯產業提檔升級、做大做強,成為安定區穩定脫貧的主導產業、全面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
當前,已建成馬鈴薯原原種生產基地2處,年生產馬鈴薯原原種1000萬粒。使全區馬鈴薯脫毒原種年生產能力達到7.5億粒左右,年收入3.75億元。目前,安定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縣(區)脫毒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實現馬鈴薯平均畝增產量達2735公斤,節肥30%、節水40%、省工50%,創出了一條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圍繞推動馬鈴薯深加工,發揮東部先進技術優勢,引進培李堂食品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500萬元,撬動公司投資1.1億元,使馬鈴薯加工能力由7萬噸增加至12萬噸,能耗和廢水排放分別降低30%、50%,帶動村集體80個、合作社128個、種植農戶6萬戶通過發展馬鈴薯產業實現穩定增收。并建成“青島·定西消費扶貧生活館”“定西農特產品青島中心館及分館”,與山東青島等大型終端市場建立穩定營銷關系,通過山東青島港將產品遠銷國外市場,擴大馬鈴薯銷售,實現穩定增收。
安定區生豬養殖業規模大,年產生豬450多萬頭,出欄量達200多萬頭,生豬養殖業風險較高,嚴重影響當地農民收入。為了健全完善生豬產業發展保障體系,防范市場價格風險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影響,市南區深入推動金融創新,實施了首個大規模生豬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投入幫扶資金270萬元,撬動青島16家期貨公司投資450萬元,主動對接大連商品交易所,制定出臺了《定西市安定區生豬“保險+期貨”實施方案》,保障生豬1.87萬頭,賠付率達170%,通過期貨市場為生豬價格上了保險,讓農民吃了定心丸。目前,該項目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生豬保險期貨項目。
在政策制定方面,市南區積極與中央單位溝通對接,共同謀劃制定了《定西市安定區2022年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方案》,承擔重點任務的12個區直相關部門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共同推進協作事宜,進一步凝聚協作合力。
東西部協作旅游業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深化與隴南市宕昌縣全方位協作,青島市市南區圍繞“產業幫扶、旅游富民”理念,依托宕昌縣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優勢,創新開展“旅游+產業”模式,全力打造以新城子藏族鄉岳藏甫村為代表的旅游特色鄉村振興示范村,以產業振興助力宕昌經濟發展,探索東西部協作發展新路徑。
宕昌境內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優美的景觀風貌,有大片天然林地和草原,旅游資源富集,是隴南這塊復雜地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6年東西協作以來,市南區緊密圍繞宕昌縣提出的旅游活縣目標,依托市南區文旅、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途徑,逐步走出一條以資源優勢為基礎、市場優勢為引擎、多元產業為特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東西部協作旅游產業發展新路子。
市南宕昌農特產品體驗館
整合三方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旅游協作樣板工程。市南區圍繞建設甘肅南部高水平旅游目的地的協作思路,依托區域內豐富的旅游景區和星級酒店管理運營經驗,聯合青島旅游集團,與宕昌縣傾力合作,聯手打造旅游協作樣板工程,在全域旅游發展、官鵝溝國家5A級景區創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同時,引領了宕昌旅游服務業發展,帶動了特色民宿及其他旅游服務業的發展,形成高、中、低檔的多元化產品供給服務圈,成為全縣人民休閑娛樂的重要打卡地,有效帶動地方經濟。
市南區以羌藏文化為靈魂,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鄉村旅游為抓手,以群眾致富為目標,依托市南區文旅、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千余萬元,建設了網紅橋、攀巖、叢林穿越、親水平臺及特色民宿、燒烤園等一批旅游娛樂項目和食宿項目,完善了旅游相關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了整體旅游環境。同時還注重實體產業的支撐作用,引入青島啤酒生產工藝,援建了啤酒生產車間,創立“宕青啤酒”,將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群眾增收、生活提升、環境改善等融為一體,有效助力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創收,帶動村人均年收入達到9000余元,激發了鄉村和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了全面協同發展,打造了鄉村旅游的示范精品工程。
下一步,市南區將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用心用情用智,共同攜手,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更加務實的舉措,把當地所需與市南區所能有機結合,持續鞏固幫扶成果,在東西協作中,展現新作為,彰顯新風尚,共同譜寫東西協作新篇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