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這是黨的執政理念。這個執政理念不僅僅是要貫穿在疫情防控的具體過程當中,也要體現在我們日常診療服務的各個環節的組織當中,所以一方面“疫情要防住”,但是老百姓日常的診療需要,也要給予相應的安排,做出積極的回應,不能夠因為疫情防控的理由推諉、拒收患者。對剛才您提到的這個問題,可以區分這么幾類情況來進行相應的安排。
一是已經發生疫情的地方,比如小區、村莊,也就是有高風險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在應急處置狀態下的醫療服務運行相應的安排機制,也就是說,我們要了解在高風險地區的這些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醫需求。比如有哪些高齡老人,有哪些人是合并基礎性疾病,小區、村莊當中有沒有孕產婦,有沒有一些需要進行持續照料的透析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在了解底數的情況下,要及時對他們在疫情處置過程當中的就診做出相應的安排。在這方面,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說在已經發生疫情的地方,可以通過安排黃碼醫院,也就是對于風險人員就診有相應的保障和渠道,各地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關鍵就是要真正落到實處。另外,對這些健康敏感人群要建立臺賬,對他們的需求要隨時做出響應,特別是看病就診方面,要有綠色通道,既能夠讓他們第一時間到醫療機構就診,也能夠在完成醫療處置之后順利返回社區。
二是更加科學精準做好醫療機構本身疫情防控工作。醫療機構是接診患者的,在發生疫情的地方難免會有陽性感染人員到醫療機構就診,一旦具有感染風險的人員去就診,這樣的環境有可能產生風險。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對于患者到訪的環境進行終末消殺。但是,醫療機構發生這樣的情況以后,不能簡單的一封了之、一關了之,還是要講究科學精準,要進行風險研判和評估。一旦做完了終末消殺,評估這些風險已經得到了有效管控,應該在第一時間恢復這些醫療機構的日常診療秩序,不能夠說因為有陽性感染者到訪,就持續關閉、關閉很多的科室,關閉很長的時間,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到其他患者看病就診的機會和服務安排的問題。
三是要對一些重點人群做出更加精細的安排。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要把服務工作做的更細、更加具體。對于轄區內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孕婦,還有一些需要持續放化療、透析的患者,都應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了解他們的狀況。另外,對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要保證他們的日常用藥需求,不能因為疫情中斷藥品供應,這樣也能夠使得這些慢性病患者有一個合理的安排,使得他們的醫療服務能夠得到及時響應。
四是進一步充實院前醫療急救力量。在院前醫療急救方面,一旦發生疫情,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車輛、充分的人員,一旦有急診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車。在這里也特別強調一下,不能因為疫情防控,為了達到零風險,就推諉、拒收患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針對所有情況的,所以對于這部分的急診需求,應該保證相應的工作力量和服務資源。
五是加強集中隔離點管理。在二十條優化措施發布之后,密接人員將作為重點風險人員進行隔離管理,進入到集中隔離點雖然新的方案縮短了時間,從原來的“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改為“5天集中隔離管理+3天居家隔離管理”,在隔離點上的這段時間,可能也會遇到一些有醫療服務需求的人員和情況,這就要求集中隔離點要及時了解和排查處于集中隔離狀態的人員,到底是什么樣的健康狀況,比如有沒有基礎疾病。另外,在每天的健康監測過程當中,除了要了解他們的體溫、核酸狀態以外,也要了解他們有哪些身體方面的不適應,要及時做出醫療服務安排,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癥,一旦搞成重癥以后再送到醫療機構就診,就診的難度也會加大。
對于這五種場景下老百姓的醫療服務和就診安排,都應該及時的關注和給出相應的安排,使得在疫情處置過程當中能夠有效保障好居民看病就診和用藥的基本需求。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