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義構成了商業管理的基本內核,也是海信半個世紀里穿越一個又一個周期的精神底色。”11月9日,《哈佛商業評論》創刊百年中國年會在北京舉辦,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這些年來海信在技術研發、產業拓展以及自主品牌建設等企業經營各方面都堅持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不斷跨越周期與不確定性獲得穩健增長。
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發表主題演講
兩年多來,在各種內外部因素的疊加之下,全球的企業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人們迫切地想從歷史的波動中,從經典的管理學說、過往的經驗和智慧中尋求穿越新經濟周期的秘訣。用技術筑牢持續增長的厚實根基,讓海信不斷找到新的增長空間。
賈少謙舉例說,在電視領域,迄今海信ULED技術研發已歷時10年,海信在激光顯示的研發已歷時15年。權威數據顯示,今年全球電視產品出貨量與出貨額都在持續走低,但海信電視一直在逆勢增長。2022年第二季度,海信電視全球出貨量環比增長1.9個點,為全球增長最大的品牌,出貨量排名世界第二。從國內市場來看,海信電視市場量、額占有率均穩居中國第一,額占有率已經與第二名拉出近4個點的差距,遙遙領先。而在過去12年間,海信電視出貨量從不足全球5%到超12%以上的市場份額,是少有的能夠避開過山車效應,并走出一條持續正向增長曲線的企業。
海信電視市場量和額占有率均穩居中國第一
作為技術立企的海信,所處行業面臨的是全球化競爭。海信在行業中早早放棄OEM,選擇做自主品牌,從市場國際化、到制造當地化、再到研發本土化,海信深耕當地市場,扎根本土化運營。堅持“長期主義”的國際化,讓海信在全球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市場環境下,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和自愈能力。
近年來,海信在海外并購上更是邁出三大步,連續并購日本東芝電視、歐洲廚電巨頭gorenje,全球汽車空調Tier 1供應商日本三電控股。東芝電視和gorenje分別在被收購15個月、18個月后扭虧為盈,目前三電經營情況逐步好轉盈利在望。賈少謙表示,在與國外企業同臺競技的過程中,尤其是出海過程中的幾次跨國并購,讓海信深刻地感受到,有鮮明特點的“中國式管理”是很有競爭力的。中國企業探索的中國式管理在未來會成為管理學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海信收購整合東芝電視的案例,榮獲《哈佛商業評論》2022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一直以來,海信把對企業有效的管理作為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其企業經營管理實踐吸引學界關注。目前在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庫中,有38篇關于海信的案例,是單一企業在案例共享中心案例最多的企業。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責任編輯:臧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