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耶路撒冷11月8日電(記者王卓倫 呂迎旭)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發表的一項動物研究顯示,在化療過程中添加抗炎藥后,實驗鼠乳腺癌復發率降低了88%。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
研究稱,約有15%至30%最初被診斷為乳腺癌的女性會復發,并伴有癌轉移。肺是乳腺癌細胞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
領導研究的特拉維夫大學教授內塔·埃雷茲說,化療被廣泛用于癌癥治療,但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存在一定副作用。例如,正在分裂的健康細胞會被殺死,導致脫發,而更加危險的后果是“內部炎癥適得其反地幫助剩余的癌細胞向其他器官轉移”。
研究人員發現,化療導致的組織損傷會引發肺部成纖維細胞炎癥反應,這些成纖維細胞被激活后開始分泌蛋白質,使得免疫細胞從骨髓進入肺部,引發炎癥并為癌細胞生長創造有利環境,繼而導致乳腺癌復發轉移。在鑒定出由成纖維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后,研究人員使用了可阻止蛋白質引發炎癥的藥物阿霉素進行干預。
研究人員為實驗鼠體內注入了仿人類乳腺癌細胞,然后像人類患者一樣切除腫瘤并進行化療。結果發現,在僅接受化療的實驗鼠中,約52%出現乳腺癌復發轉移,但在接受了抗炎藥阿霉素的實驗鼠中,復發率僅為6%。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或可適用于人類乳腺癌治療,希望這項研究有助于減輕化療的副作用,預防乳腺癌轉移復發。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