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雙十一輪胎大戰:關于“買貴賠”的真相調查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下發《關于規范“雙十一”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指出,禁止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方式開展促銷,杜絕虛假宣傳。但在第14個“雙十一”戰幕早早拉開的背景下,網友仍舊要面對堪比奧數題的預售規則、滿減套路,還有人曬出“買貴賠”的驚奇比價經歷……

    一個網友曬出了自己的購物比價經歷,關于“買貴賠”的“參與條件”“活動玩法”“補償規則”也容易埋下消費糾紛的隱患。

    一個網友的“買貴賠”比價經歷

    “雙十一”儼然已經被打上了“便宜”的標簽,車友小吳打算趁機把輪胎換一換。10月24日“雙十一”的活動一開始,小吳就開始瀏覽對比各家平臺的輪胎價格。不比不知道,一比還真讓他發現了不少問題。

    10月31日,小吳發現京東推出“輪胎買貴賠,1.5倍賠差價”權益,于是在京東找到自己需要的米其林235/60R18 103V汽車輪胎,顯示最終支付價格為1009元每條。小吳沒著急付款,想著活動既然持續到11月12日,那就不妨再等等,看看其他平臺會不會推出力度更大的優惠。

    11月1日,途虎平臺也上線了“輪胎買貴賠”權益,直接喊出“2倍賠差價”。眼看途虎與京東競爭,小吳靜等“漁翁之利”。據小吳介紹,從當時活動頁面的簡單描述看,途虎的活動貌似更優惠。但在他領完途虎平臺優惠券準備下單米其林235/60R18 103V汽車輪胎時卻發現,途虎平臺付款界面的價格竟為1141元。同款輪胎相比京東1009元每條的價格,途虎“2倍賠差價”的活動竟然比京東“1.5倍賠差價”的活動貴了132元。小吳又致電離家最近的輪庫汽車服務連鎖店,工作人員表示該款輪胎實體店包安裝的價格為1250元,并且可以隨到隨安。

    圖為米其林235/60R18 103V汽車輪胎在不同平臺的支付界面截圖

    如果沒有小吳這樣詳細的“比價筆記”,單看途虎喊出的“2倍賠差價”,一般的消費者肯定會以為途虎的價格比京東低。

    按照京東和途虎平臺的“比價提示”,記者選取了幾款輪胎在多個平臺上進行了比價。發現低價輪胎基本上都沒有可比性,大多是“平臺獨家”,很難找到同款同型號的輪胎,不是尺寸不一樣,就是型號、款式或者花紋材質不同。比如,途虎平臺一款售價為739元的優科豪馬ADVAN dB V552 225/45R19 92W型號輪胎在途虎平臺為參與“2倍賠差價”的指定產品,但在其他平臺并無此商品出售——途虎拿“指定產品”來參與“2倍賠差價”活動,消費者比價范圍明顯縮水。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同樣一款倍耐力新P7輪胎,在京東賣999元,在途虎賣1069元,在天貓養車則是讓人看不懂的“876元起”;同樣一款優科豪馬輪胎京東養車賣659元,在途虎賣719元。

    圖為倍耐力新P7汽車輪胎在不同平臺的支付界面截圖

    “指定產品”和“賠差價”的優惠真相

    為了不掉坑里,小吳仔細看了享受優惠的各種附加條件。

    比如途虎要求,享受優惠價格必須到指定的工廠店才能落實。

    再比如,途虎養車在活動規則中要求,“指定產品”才參加,至于什么是指定產品并沒有說明,到底哪些產品參與活動的解釋權也歸平臺所有。

    再比如:有些平臺“輪胎買貴賠”活動針對的是全部自營輪胎商品,途虎則標注為“指定產品參與買貴包賠活動,其余產品按條件參加30天保價”。

    有車友評論:途虎就算做不到最低價也無礙其喊出“2倍賠差價”口號甚至“10倍賠差價”的口號,因為不是最低價的產品可能也不會成為“活動指定產品”。

    再往細閱讀“活動規則”,附加條件里也有一些“潛在成本”需要考慮。

    比如“僅限在途虎養車工場店(約4000家)安裝才可參與活動,第三方平臺途虎店不參與該活動”。

    那么,在近距離的養車門店買輪胎免費安裝,還是四處奔波追逐優惠,這方面的成本也需要消費者精打細算。

    在“賠差價”環節,同樣也有復雜的規則等著消費者面對。

    比如,如果消費者確實發生“買貴”事實,京東明確指出將賠付差價的1.5倍金額直接打入用戶賬戶,該費用可直接提現,提現后想去哪兒花去哪兒花;途虎則是將賠付差價2倍的同等價值E卡給消費者,平臺賠給消費者的消費卡,消費者遲早還得交給平臺。

    圖為京東平臺和途虎平臺活動部分規則截圖

    培養價格意識 精明理性消費

    早些年的“雙十一”規則簡單,標價明確,大家不需要研究什么攻略??呻S著越來越多平臺的加入,“雙十一”的玩法卻變得越來越復雜。近年來預付模式下虛假優惠、消費陷阱識別難,預售套路、滿減規則不明確,被網友調侃為“奧數一般的優惠計算公式”。而上述“買貴賠”的復雜局面,更是讓被采訪者表示“無所適從”“無聊”“擔心交智商稅”。

    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于2021年10月底至12月初,開展了“2021年雙十一電商平臺消費及預付式消費情況調查”活動。調研發現,在“雙十一”消費期間,賣家/平臺的商品描述不到位,對于消費者知情權未給予充分保障,造成了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損害。調研指出,在消費者知情權及公平交易權方面,平臺負有極大的保障義務和責任,若平臺告知不夠充分,則不足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若雙方規定不清,則不足以保障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早在2017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就曾發布《“雙十一”網購商品價格跟蹤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凤@示,在當年宣稱參加“雙十一”促銷活動的539款非預售商品中,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雙十一”價格或更低價格(不考慮聯動活動情況)購買到促銷商品的比例達78.1%。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建議有關部門完善網購價格監管制度,依法懲處價格誤導行為;建議加強平臺商品價格管理,電商平臺及商家需落實誠實守信的經營責任。但即使如此,依舊有商家進行虛假營銷,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違法成本太低、處罰力度不夠,起不到應有的震懾作用。

    事實上雖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支持,但是“雙十一”促銷中的貓膩還是屢禁不止。有業內人士表示,“雙十一”有大量的線上商家參與,并且均是跨區域經營,監管上也有難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各互聯網平臺企業提高促銷行為的公開化和透明度。

    山東青大澤匯律師事務所孫興凱律師提醒消費者,購物前最好貨比三家,對于特別關注的商品,可以平時多留意其售價,再與促銷期間的價格對比,以確定是否真的優惠及優惠力度。商家應該對營銷規則及相關信息進行透明公開。

    對于想在“雙十一”期間創下業績紀錄的平臺電商來說,只有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放心,也才能把購物節維持下去。別讓“信息不對稱”和復雜的“商品具體信息”成為公平交易、明白消費的“絆腳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曹鵬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