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書寫鄉村振興奮斗史


    十年間,從物質到精神,青島農民生活穩步提升,滿足感與幸福感越來越多。圖為青島萊西市南墅鎮袁家村,果農在采摘冬桃。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從人口規模來看,青島城區人口約600萬人,鄉村人口約400萬人。由此可見,青島既是大城市,也是“大”鄉村。

    從偏居一隅的小漁村到聞名遐邇的國際大都市,支撐青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背后必少不了廣袤農村的斐然成績。十年間,青島市糧食連年豐收,重要農產品供應充足、種類豐富,肉蛋菜果魚等實現全面保供、自給自足。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平度市被列入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名單,數量居全省首位,在農業農村部權威評估中青島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35個大中城市第七位,較十年前提升8個位次。到2021年底,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897.1億元,比2012年底增加330.6億元,增長58.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青島怎樣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如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推動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記者走進田間地頭、車間碼頭,看青島書寫的鄉村振興奮斗史。

    科技守護糧倉

    金秋時節,和風拂過希望的田野,農機轟鳴作業忙,一片豐收的景象鋪展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涌動著顆粒歸倉的獲得感。在平度市南村鎮桑園村3600畝高標準農田邊,只見玉米切割、摘穗、秸稈粉碎等系列工序一氣呵成,“吃飽”了的收割機將收獲的玉米棒卸到農用車廂,拖拉機、運輸車穿梭其間……規模化的機械收割為玉米應收盡收、顆粒歸倉“保駕護航”。

    “我們在這片高標準農田栽培的圣瑞565和登海605高產穩產玉米新品種,預計畝產玉米700公斤以上,單產比去年增加50公斤。”青島華強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玉芹感嘆道,是科技的力量,讓農民的糧倉更豐滿。

    “十年前,我只敢流轉百畝土地,土地多了僅靠人工忙不過來。就拿澆水來講,以前只有等到冬天才有時間給小麥澆水,而現在水肥一體化技術想什么時候澆水都可以,一天就能澆完。”王玉芹說,這樣3000多畝土地四五個人就能應付過來,農民收入越來越高。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十余年來,王玉芹帶著鄉親們艱苦創業、不懈奮斗,通過種糧實現了致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不斷釋放出的重農抓糧的積極信號,讓王玉芹的種糧底氣更足了。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想解決好糧食安全問題,必須首先解決好種業核心關鍵問題。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必須用高水平的農業科技、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破解資源稟賦約束,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全面提高產業體系的韌性和穩定性。

    每年花生的播種期前,青島華實種苗有限公司負責人崔元紹都是最忙的時候,每天大量的花生種子經他的手發往全國各地,常常供不應求,除了山東省內,還銷往河南、江蘇、安徽、遼寧、新疆、云南等省份,其中“華實1號”也出口至韓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糧食安全與科技創新放在重要的高度。這既是對農業科技企業的希望,也是一種鞭策?!甭犕陥蟾妫拊B表示,種子研發要瞄準“卡點、難點、堵點”,充分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在品種產量、性能等方面盡快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目前,崔元紹正聯合山東花生研究所、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院校,進行兩個高油酸品種花生的繁育,有望在明年底完成登記定名。

    發揮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效果,需要深入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讓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最大增量”。

    產業支撐振興

    縱觀世界農業發展,農業強國往往就是農業企業強國,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離不開扶優主體、做強企業。

    企業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通過產銷訂單、土地托管、資產入股等方式,帶領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多年來,青島市高度重視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大力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實現了量與質的雙提升。

    萬福集團建有全省規模最大、管理最先進的祖代種豬場及年屠宰豬72萬頭的現代化宰殺車間。九聯集團采用“公司+合作聯社+農場”的經營模式,建設規?;藴驶怆u養殖場100座、1200余棟雞舍,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現代化肉雞養殖基地。

    走進青島天祥食品集團,干凈整潔的廠區、現代化的廠房映入眼簾。車間里,井井有條的生產線、先進的自動化設備、高效而有序的機器人、熟練的操作工、香氣撲鼻的花生油和掛面……由山東省“十強”產業專班評選的2022年度高質量發展獎勵企業名單中,青島天祥食品集團作為“現代高效農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位列其中,是青島市唯一入選企業。

    “用標準化和智慧化方式去做農業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凱盛浩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鐵民推動企業生產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經營數字化,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農業全產業鏈智慧化轉型,成為全國最大的玻璃智慧溫室運營商。在他的引領下,數據變成了新農資,靠天吃飯的農民變成了收入穩定的產業工人,甚至是年入十幾萬、幾十萬元的鄉村創業“領頭雁”。

    十年來,青島不斷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持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壯大龍頭企業,以聯農帶農實現強農富農。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青島市已培育農產品加工、現代畜牧業等2條千億級,果品、肉雞等8條百億級,藍莓、茶葉等15條十億級特色產業鏈;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3家,比2012年底增加189家,同比增長131.3%。

    農民生活富足

    放著令人艷羨的辦公室工作不做,執意回到農村當農民,在地里折騰了半輩子的鮑雯青,50多歲依舊不收心,開啟人生第三次創業之路,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奮斗者。

    鮑雯青經營的青島佳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草莓、小番茄為核心作物的全產業鏈農業服務公司。用她的話說,她既是農民,也服務于農民。在她的帶動下,平度100多個村的1萬多名種植戶進行種植技術改進,實現了創產增收。

    鮑雯青說,黨的二十大報告給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我將信心滿滿地帶動農戶參與標準化、規范化種植,逐步實現品牌化銷售,為本地農業現代化作貢獻,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平度市南村鎮種糧農民賈宗會干勁更足了:“這些年,靠種糧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一年收入20多萬元,在農村真的很不錯啦! 今年種植2300畝地,托管6000畝,明年要繼續開創農業規模經營新路子,向畝‘噸半糧’目標奮進?!?/p>

    十年間,從物質到精神,青島農民生活穩步提升,滿足感與幸福感越來越多。2021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達到26125元,較2012年增長111%,十年增速“跑贏”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