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姜姍
第八屆中國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會重磅活動之一“首屆全國文化產業新媒體峰會”于10月28日下午1時許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峰會由50家文化產業新媒體共同主辦,共同探討新媒體語境下,文化產業發展的各方議題,堪稱一次創新之舉。
本屆峰會是全國文化產業新媒體大V第一次密切聚會,包括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文化產業評論、中經文化產業、中國文化報、青島財經日報等全國50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產業新媒體齊至南京,就文化產業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進行深入交流,按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科技融合等特點,通過對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越界·夢幻城、1865文化創意產業園、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等四處代表南京文創總體發展實力的企業進行觀摩、探訪、對話等形式,深度了解南京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發展成就,共敘友誼、共同探討、共謀發展。其中,作為峰會亮點之一,青島文化產業界代表企業青島出版集團、新媒體代表青島財經網、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等在現場也進行了積極互動交流,并與南京市文創新媒體領域等方向上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兩地將就“中國(青島)新媒體基地”等項目加強深入合作與交流,共同助推全國文化產業新媒體新探索、新發展。
東道主代表姜雷致辭
業內表示,這次峰會的舉辦,也是踏準了文化產業發展之風潮,結合這兩年大火的新媒體語境,從傳統媒體到智慧新媒體,從數據鏈接到重度垂直,從粉絲經濟到創投變現等話題,行業專家及各家媒體負責人發表了不同視角的思考和觀點,引發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峰會正式開始之前,由南京日報編委、江蘇商報總編輯、“創意南京”新媒體矩陣總策劃師、南京融合文化產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雷代表南京地區文創行業同仁做東道主致辭。姜雷表示,南京作為十朝都會,是華夏文化的守護和傳承之地,2015年南京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590億人民幣,在GDP中占比達6%。中國文化和而不同,博而包容,南京亦是如此,本次活動意義非凡,南京希望能和世界范圍內更多的文創企業、園區和人才合作,并借由此次峰會融入世界發展大潮。
東道主致辭后,本屆新媒體峰會正式開幕,業內專家學者將依次做精彩演講。
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聯盟執行主編、博士張斌以“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為題,詳細闡釋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特點、模式并預測未來行業趨勢。張斌表示,文化產業是大眾化的東西,產業需要整合,文化要產業化,最終目的是把產業文化化,南京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目前創意產業就業人數已達30萬,南京文創最大的特點是網格化,并由此提出“9資”9宮格理念。演講的最后,張斌表示將一如既往地為新媒體吶喊。
南京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周凱則以“L型經濟背景下傳統媒體的文化產業轉型之道”為題,與諸位分享傳統媒體的轉型問題。周凱教授曾參與策劃江蘇衛視“一站到底”“非誠勿擾”等知名節目。他表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應當是以創意創新為核心,但就當前我國企業發展現狀來看,創新思維的推進卻不容樂觀,位列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這在其公布的財報都有體現,絕大多數國內企業都在為其他國家打工,中國缺乏原創思想、核心創新能力和創新技術。對于傳統媒體來說,走轉型之路,要實現平臺化、多元化和金控化,做新媒體更要有用戶思維。
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張振鵬以“企業/政府應當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產業新媒體”為題,探討新媒體在組織個體中的作用,張教授表示,新媒體的盈利點在企業,如今企業轉型要有互聯網思維、產業思維和學術思維。文化產業新媒體的價值在于擁有固定的用戶群體、客觀的觀察團和智力資源。新媒體的客觀性主要表現在“知識快餐”背景下,專業“好聲音”頻現,同時信息傳遞與共享的過程中,也帶了“碎片化”和“同質化”的危機,在定位差異化方面也存在著主體錯位的問題。
茶歇過后,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金巍為各位帶來了“新媒體因何成為資本市場寵兒”的主旨演講,金巍表示,從觀察者角度來講,新媒體正在成為文化新經濟環境的構建者,為此,他提出,應該接管內容制造、保持技術為王并重視資本邏輯,三措并舉培育核心競爭力。
在演講的間隙,以“求同存異:做一個敢擔當的媒體”為題,峰會舉辦了首次圓桌對話,邀請“言之有范”“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等媒體大V交流經驗,分享心得。
新媒體聯盟成立籌備會與會嘉賓合影
嘉賓演講環節結束后,峰會宣告將成立“全國文化產業新媒體聯盟”,目前已進入實質性籌備階段。中國文創新媒體今后將以聯盟的形式,抱團探路,共謀發展,以不變的熱忱探討新媒體與文化產業的最佳融合方式,搭建起全國文化產業新媒體交流平臺,拓寬城市文化產業發聲渠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