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工業園區正成為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的主陣地。
工業園區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單元,集聚起了產業、功能、創新、人力等各類資源要素,是區域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空間載體。據畢馬威數據整理,已有的2000多個國家級及省級工業園區,貢獻了超50%以上的全國工業產值及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1%。
技術加持 助力零碳園區實踐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工業園區的綠色低碳建設正加速駛入快車道。政策層面,國務院《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在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部分,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由此,系統性融入“碳中和” 理念的零碳園區概念應運而生。
從定義上看,零碳園區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通過能源、產業、建筑、交通、廢棄物處理、生態等多領域技術措施的集成應用和管理機制的創新實踐,實現區域范圍規劃、建設、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綜合性示范工程。近期,隨著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航運貿易金融融合創新基地零碳園區技術路徑及指標體系通過專家評審,青島于零碳產業園區的布局再度“出圈”,為目前國內“千園千面”的零碳園區打造建設新樣板。
青島自貿片區打造零碳園區建設“全國樣本”
實現零碳園區離不開技術手段的加持。作為青島市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重點項目之一,青島市航運貿易金融融合創新基地零碳園區項目基于零碳園區要求,建立了能效優先、可再生能源充分應用的零碳園區技術路徑,并確立了以高能效建筑、高比例光伏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新型電力系統、智慧管控、管理機制創新六大技術為核心的技術路徑。
例如,在園區能耗和碳排放動態模擬分析計算工具的加持下,園區首次建立并實施了全流程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管控指標體系,為未來運營場景下能效標識、碳排放限額、碳交易等機制的探索提供技術保障。
樣板城市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事實上,自推進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城市工作以來,青島始終致力于綠色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根據《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青島在30個城市凈零碳發展水平總排行中排名第三,城市碳排放總量較低,碳排放指數位于樣本城市首位。
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青島市組織編制實施了《青島市碳達峰工作方案》、《青島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青島市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協同控制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等綱要。值得一提的是,積極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創新研究及先行示范區建設,籌劃建設“零碳示范園區”更是青島用綠色為城市發展賦能的重要一環。
自2020年青島奧帆中心零碳社區項目啟動以來,青島便將園區零碳發展作為推動各類產業園區綠色轉型的“先手棋”。在重點片區輻射帶動作用下,上合示范區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驗區、國際郵輪綠色港區試點、中德生態園零碳園區、奧帆中心零碳社區等5個國家戰略承載地充分發揮青島綠色城市建設的試點片區先行先試、創新探索價值。
此次青島市航運貿易金融融合創新基地零碳園區通過評審,是青島借助綠色低碳技術,為國家標準《零碳建筑技術標準》的編制提供的又一次生動實踐案例。乘風能源革命,青島將積極探索綠色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現輸出優秀樣本。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奕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