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深挖潛力 文旅市場打開新空間

    高端民宿、鄉村度假酒店 “一房難求”,飛盤、騎行、皮劃艇等新潮酷玩升溫……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文旅消費市場亮點頻現。目前,不少地方做大做強文旅產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打造文旅消費商圈,推出夜間文旅經濟產品等,為文旅市場發展打開新空間。

    解鎖“新玩法” 消費亮點頻現

    如今,“夜游+旅拍”成為新玩法,既豐富了夜游體驗,又增加了游客的二次消費。

    “親子家庭和年輕客群是夜間旅拍的主要受眾,每個周末我們在江蘇園博園有4至6組旅拍服務團隊,一直供不應求,每晚旅拍的游客在60人左右。”途牛旅拍業務負責人萬靜鈺表示,“國慶期間隨著江蘇園博園游客劇增,夜間旅拍訂單量劇增,途牛旅拍的服務團隊增至8組,每晚服務120至130人次”。

    夜游、短途高鐵游、郊野露營、輕戶外、“云旅游”……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市場上興起眾多新玩法。

    秋高氣爽,氣候宜人。游客選擇在郊野公園、農場營地品味田園野趣,體驗秋收采摘。在周邊游趨勢帶動下,露營經濟持續紅火。攜程報告顯示,國慶期間,露營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倍。人均露營花費650元左右,相較中秋露營增加30%左右。飛豬平臺上,國慶露營訂單量較節前增長1.3倍,“露營+飛盤”、“露營+騎行”、“露營+燒烤”、“露營+自然寫生”、“露營+昆蟲探秘”等個性化玩法頗受歡迎。

    鄉野團聚露營、住宿特色民宿或酒店、品嘗鄉村美食、打卡美麗鄉村文化場館,持續帶熱鄉村旅游。國慶期間,驢媽媽平臺鄉村相關景區、特色酒店及自駕產品等單日出游最高人次較今年中秋最高增長超過三成。

    短途“輕戶外”旅行也成了流行趨勢。2至3天的周邊登山、輕徒步線路廣受戶外熱愛者的追捧。攜程報告顯示,國慶期間,浙江、北京、廣東等地周邊戶外旅行訂單量分別同比增長222%、100%、70%。云南、安徽、江西、湖南和四川的周邊輕戶外旅行最火熱。此外,飛盤、皮劃艇、騎行等城市新運動玩法,國慶銷量同比增長425%。

    隨著數字平臺技術創新升級,“云旅游”等體驗型消費也受到青睞。國慶期間,飛豬官方直播間推出北京故宮博物院、三亞亞特蘭蒂斯、河南開封府、開封清明上河園等熱門目的地及博物館直播活動,帶網友足不出戶“云游大好河山”。

    做大產業鏈 深挖市場潛力

    繼續做好旅游促銷引流、支持旅行社開拓游客市場、助力旅游住宿業紓困增收、鼓勵旅游商品企業擴大推廣和銷售、加大文旅企業融資扶持力度、積極舉辦文體旅融合活動、激發全域旅游新活力、加快推進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海南日前印發《關于加快復工復產振興旅游業的若干措施》,通過17條具體措施加快恢復海南旅游市場。

    這不是個例。湖南提出文化和旅游企業白名單推送、文化和旅游企業“房租減免”、文化和旅游企業階段性緩繳社保等措施助力文化和旅游企業紓困。吉林通過加大文旅產業信貸支持力度、豐富文旅企業信貸產品、拓寬文旅企業融資渠道、降低文旅企業融資成本等金融措施助力文旅產業恢復發展。

    與此同時,不少地方瞄準做大做強文旅產業,為文旅市場打開新空間。

    《陜西省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產業實施意見(2021—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陜西現代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9億人次,建成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其中,以景區為著力點,將大力支持高A級景區和度假區開展夜間游覽服務,創建10個國家級、20個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打造2至3個千億級和一批百億級文化和旅游消費商圈,推出一批夜間文旅經濟產品。

    湖南《關于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湖南旅游總收入達到1.1萬億元以上,接待游客7.5億人次以上,旅游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5%。完善吃、住、行、游、購、娛一體的旅游產業鏈。大力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生態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等融合發展業態,以“+旅游”示范項目推動形成多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格局。

    打開新空間 行業向好可期

    業內認為,只有錨定旅游新需求、培育產業新動能,才能以產品研發、業態創新和系統化改革推動旅游韌性復蘇和可持續發展。

    “相對于遠程、低頻的觀光旅游目的地,近程、高頻的休閑客源地更有可能成為產品迭代和業態創新,也為市場復蘇和產業振興提供穩定的市場基礎。”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他舉例說,國慶假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旅游接待人數雖然同比下降,但旅游收入有所增長,甚至出現遠郊區縣品質民宿一房難求的現象。

    事實上,越來越多有創新意識的市場主體開始成為本地休閑旅游供應商,如春秋旅行社的“春野秋夢”連鎖露營地,同程旅行著眼本地消費和中近程市場,景域驢媽媽的帳篷客度假酒店落戶黃山。

    此外,一些服務本地居民生活的互聯網平臺開始成為旅游休閑市場的參與者。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騰訊地圖等,滴滴、神州、首汽等網約車平臺,美團、哈啰等共享單車都在提供目的地小交通服務的同時,不同程度地介入商家推介和消費場景關聯。

    奇創旅游集團總裁馬磊認為,在文旅消費升級與在地休閑為主流的背景下,拼創意呈現、重特色體驗,將在地文化與年輕化、時尚化場景融合,是包括鄉村旅游在內的供給主體擺脫同質化競爭、提質增效的關鍵點。景區在運營中要變居民為游客,變游客為高頻顧客,讓大家常玩常新,創造快樂體驗。

    不少地方已在探索新路徑。南京旅游集團介入后的南京聚寶山郊野公園,從傳統的市民公園轉型為包括馬術、卡拉車、電競、無動力樂園在內的時尚生活聚集區。良業科技打造的北京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和配套的朝陽咖啡節,構建了面向當代生活的亮麗風景線。(記者 班娟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曹鵬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