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山東省委宣傳部舉行“山東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山東生態文明建設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這十年是山東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年,是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力度最大的十年,是綠色低碳轉型取得卓著成效的十年,是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領域獲得感最強的十年。山東省統計局調查顯示,2021年山東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總體滿意度達到96.8%。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山東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注重精準施策、持續用力,有效促進了責任落實和觀念轉變。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的164項問題已整改完成105項,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承擔環保責任,廣大群眾關注和參與環保的熱情高漲。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山東將生態環境治理作為重要民心工程,圍繞藍天、碧水、凈土,實施聚力攻堅,一仗接著一仗打,生態環境質量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2021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控制到39微克每立方米、較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啟動的2013年改善60.2%,重污染天數從2013年的60.8天下降至2021年的3.6天,降幅達94%。2021年,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歷史性消除了五類及五類以下水體,優良水體比例躍升至77.8%,黃河干流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二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始終以一、二類海水為主。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洋垃圾”實現“零進口”,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雙100%”。
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突破。山東大力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和用地結構,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標基本完成?!笆濉逼陂g,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4%。關停治理“散亂污”企業超過11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6.8%。全面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全國首位。公轉水、公轉鐵、公轉管道、多式聯運邁出堅實步伐。推進農藥化肥減量、有機肥替代化肥,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2020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1年下降43%、44%、24%、26%,實現了增項目增生產、不增排放不增污染。
生態承載能力有效提升。山東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一體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厚植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建立覆蓋全域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切實守住生態安全底線。全省已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7個、“兩山”基地7個,命名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6個、“兩山”基地21個。
環境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山東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省市縣全部成立生態環境委員會,河(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等落地見效。系統制修訂生態環境領域法規政策標準,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壓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1+8”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政策體系,實現了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曉婉 報道)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