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陳東
中醫藥學是我國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學科,她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近年來,青島市特別重視中醫藥工作,建立了由分管市長為總召集人、市政府相關部門、區(市)政府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工作(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青島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在衛生、計生機構改革整合中,成立了正局級規格的青島市中醫藥管理局,各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全部配備了專(兼)職中醫管理干部。市政府投入4.5億元實施了旨在擴大中醫藥事業發展空間、建筑面積達6.2萬平米的國醫堂建設項目(青島市中醫醫院擴建項目),使青島市中醫醫院規模居半島地區中醫醫院首位。
近年來,青島市以深化醫改、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為契機,積極落實中醫藥政策,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在全國率先實施中醫體質辨識與指導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率先開展“養生保健進萬家”行動,率先實行門診中醫優勢病種納入醫保統籌支付范圍并按單病種(日間病房)管理,率先實施中醫專家存案制度,率先實行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定制度,率先開展“送湯藥上門”服務,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鼓勵醫療機構提供“膏丹丸散”中藥加工服務,大幅調整了327個中醫及民族醫診療類項目價格。目前,我市共有中醫醫院25所、國醫館80個;其中,三甲中醫醫院3所(列計劃單列市第一名)、二甲中醫醫院5所。中醫類別執業醫師3421人,中醫床位共計6650張,萬人口中醫床位7.39張(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4%、全省平均水平37%)。有1個中醫院士工作站、9個國家級重點中醫???、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6個省級重點??啤?個市級重點學科、26個國醫示范門診。全市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及85.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0.2%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實現了中醫藥服務“廣覆蓋”。
5年內青島市所有基層醫療機構都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今年,青島市被確定為11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個副省級城市。為此,市政府第115次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通過了《青島市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市中醫藥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以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重點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協調機制探索”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通過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協調機制,構建政府引領統籌、衛生計生部門與其他部門聯袂協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1+2+X"模式,全面深化中醫藥綜合改革,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預期用5年時間,使全市100%的基層醫療機構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做到“區(市)有中醫院、鎮(街道)有國醫館、村有中醫人”,居民對中醫藥知識知曉率提升10%;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把我市建成國際中醫健康旅游度假中心,確保我市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居國內領先水平。
創新改革中醫藥政策和服務模式
我市不斷創新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實在全民醫保體系中鼓勵提供和接受中醫藥服務的具體政策,擴大門診中醫治療單病種納入統籌定額結算試點范圍,開展中醫優勢病種住院治療按病種定額結算試點。在公立醫院改革中制定具體措施向中醫醫療機構傾斜,探索建立按中醫服務量給予補助的政策機制,合理調整中醫藥服務價格,充分體現中醫藥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提高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率先開展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區域注冊制度,大力支持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多點執業。
同時,加大對中醫藥的財政投入力度。每年市財政用于中醫事業發展的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同時設立每年1000萬元的中醫發展基金。實施全域統籌、服務規范的“送湯藥上門”服務,解決患者接受中醫藥服務過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推進“互聯網+中醫藥”,探索建立中醫藥服務支付平臺,允許中醫上門提供傳統診療服務,實現線上需求鏈接線下服務,使中醫藥服務更加便捷,滿足不同層次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開展專?。▽<迹╅T診建設。挖掘傳統中醫和民間中醫特色技術,建成200個中醫專?。▽<迹╅T診。遴選2-3個中醫藥工作基礎較好的區(市)開展政策創新、先行先試,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途徑,尋求特定領域的新突破,建成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
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
我市創新實施“中醫藥+旅游”發展戰略。打造中醫藥旅游產品,發掘我市海水浴場、海水溫泉、森林、海島、茶場等旅游資源,遴選打造一批中醫藥養生旅游點(線),推出一批“養生長壽之鄉”,使中醫養生保健成為醫療旅游、養生旅游、休閑旅游和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養生保健服務機構針對不同人群研發“藥養”、“食養”、“衣養”等養生方法及保健產品,并形成品牌。依托即墨老酒、青島啤酒、華東葡萄酒等生產企業,加快營養保健酒的開發,研發新型健康飲品。發展集中醫醫療、康復、養生、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中醫康療養生旅游聚集區,推進中醫、中藥協同發展,建成融旅游觀光、科普宣傳、中藥種植于一體的中藥觀光園區。依托即墨溫泉,加快建設溫泉養生小鎮、海泉灣度假城等項目,發展溫泉養生。
實施“中醫藥+養老”發展戰略。建立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引導療養院開展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療養服務。鼓勵養老機構開設中醫醫療機構,支持中醫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橫向聯合。啟動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醫養結合項目,打造全市中西醫結合老年病防治中心和健康服務業示范基地。創新實施“中醫藥+海洋”發展戰略。加強海洋藥用資源養殖和海洋藥物科普平臺建設。成立海洋藥用資源普查研究室,摸清全市海洋藥物的基本情況。利用我市豐富的海洋資源,在海洋科普機構設立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海洋藥物標本展示廳。依托中國海洋大學,設立完善海洋醫藥相關專業,培養一批海洋醫藥專業人才,促進海洋醫藥的科技創新。依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立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開展海洋中藥資源保護和品質評價、海洋藥物藥效評價,開發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抗結石、抗骨關節病等海洋創新藥物。依托現有公園設施,引入中醫藥文化和健康理念,建立融健康養生知識普及、養生保健體驗、健康娛樂于一體的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在海軍青島第一療養院等建立10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嶗山點穴”、“三字經小兒推拿”等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中醫藥文化節,探索發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打造中醫藥文化一條街。
實施養生館建設項目,制定養生館建設標準、服務流程。鼓勵醫療機構開設提供非醫療性質的養生保健部門(區域)-養生館,鼓勵社會性養生保健機構參與項目建設,納入技術指導與政策支持范圍,鼓勵中醫藥專家對養生館提供技術支持,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養生保健服務機構。遴選“簡、便、廉、驗”的家用養生保健適宜技術,提高居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加強中醫養生保健內涵建設,建立“治未病”(養生保?。┎┪镳^,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加強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紅島大型醫療產業園和中鐵世界博覽城國際海濱醫療養生中心等大項目建設指導。
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我市加強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整合中醫藥資源,組建青島市中醫藥發展集團。改善基層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為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必要的中醫特色診療設備。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開展市(縣)、鎮、村三級中醫師帶徒。全市將建成5所三級中醫醫院、20所二級中醫醫院、150所國醫館,培養1000名掌握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基層醫務人員,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同時,提升中醫藥研究水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中醫藥創新綜合研發平臺。推進與山東中醫藥大學的戰略合作,加快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研究院、研究生院、技術轉讓中心、中醫藥特色診療中心建設步伐。開展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專項行動,建設一批“高齡夫婦孕育調養指導門診”,為有生育需要的高齡夫妻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加強傳承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引進院士、國醫大師、國內知名中醫專家等一批高端中醫藥人才,建立一批院士、國醫大師、名中醫工作室,并配備學術傳人。引進國內一流中醫藥大學,在駐青高校建立中醫學院或設置中醫專業,建立“青島中醫學苑”微信訂閱號,培養傳承型中醫藥人才。做好基層中醫藥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中西醫結合人才和管理型、外向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創造優秀中醫藥人才“進得來、用得上、留得住”的一流環境。鍛造知名學術品牌,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開展中醫藥技能大賽、尋找“傳統醫學達人”,舉辦全市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將“名師論壇”打造成島城知名“學術品牌”,發揮好落戶我市的省級以上專業委員會和重點學科的作用,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到2020年要使我市中醫藥服務的總體水平居于國內先進行列,在部分學科、專科領域居于國內領先地位,使島城人民享有更好、更方便的中醫藥服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