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鼓勵下,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頻繁實施降費舉措。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年內下調年管理費率的基金產品共有151只(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下調年托管費率的產品共148只,共涉及債券型、混合型、貨幣型等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表示,鼓勵證券、基金、擔保等機構進一步降低服務收費,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記、清算等費用。
9月23日,南方基金發布公告稱,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自2022年9月23日起,將旗下南方豐元信用增強的年管理費率由0.70%調整為0.50%,年托管費率由0.2%調整為0.1%。此前的9月22日,中加基金也宣布將旗下中加頤享純債的年管理費率由0.40%調整為0.30%。實際上,自8月以來,共有包括諾德、南方、中加、方正富邦、富榮、諾安、西部利得、中歐、平安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超30只基金加入“降費大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降費“主力”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型基金外,主動權益型基金也逐步降費。9月16日,泰信基金公告稱旗下泰信智選成長的年管理費率由1.5%下調為0.6%,年托管費率由0.25%下調為0.1%。此前,南華基金、招商基金等旗下的權益產品先后宣布降低管理費率。
業內人士表示,就風險偏好較低的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和貨幣基金而言,該類產品整體回報有限,通過壓降費率能夠有效提振收益、讓利于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今年以來,受預期收益水平、產品業績等因素影響,主動權益類基金也開始逐步降低費率,以提升投資者收益和產品競爭力。
展望后市,機構認為,近年來基金產品管理費率均呈現下降趨勢。受市場競爭、規模效益和被動投資發展等因素影響,公募基金行業費率的下降將成為長期趨勢。
國聯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基金市場的費率由行業競爭、客戶選擇以及監管等因素共同推動,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基金代銷行業競爭加劇,第三方平臺申購費率普遍為一折,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低費率基金客群。與此同時,低費率的指數型基金和ETF獲得大發展。而頭部機構的規模效應也在逐漸顯現,能夠依靠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整體來看,中國公募基金市場費率下降的條件和趨勢已經形成,費率下降是行業長期趨勢。
華寶證券也表示,在凈值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和轉型后的券商資管的費率模式可能相互借鑒,最終讓利于投資者;而降費根本目的是通過降低基金運作成本,提高投資者收益,優化投資者體驗。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