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青島市即墨區大數據與電子政務服務中心(大數據中心)快速響應即墨區委區政府工作號召,聞令而行,第一時間組建疫情防控“突擊隊”“預備隊”“服務隊”三支隊伍,派員奔赴指揮平臺、轉運中心、重點機房“三線作戰”,分別進駐即墨區疫情防控指揮部、下沉位于北安街道的轉運一線、守備全區相關重點機房等網絡設施。連日來,他們沖鋒在前,不倦奮戰,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大數據中心職工的整體過硬作風,詮釋了中心黨員領導干部的擔當作為,為即墨區疫情防控提供了數字智慧賦能、貢獻了數字隊伍力量、強化了數字安全保障。
數字賦能,全面提升疫情防控作戰體系智慧化水平。在青島市即墨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數據為“武器”,與時間賽跑,織起一張嚴密的疫情防控大數據網絡。9月5日,即墨區大數據中心第一時間響應,由主要領導率5名技術骨干組成“突擊隊”,進駐即墨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對即墨區疫情防控信息化指揮平臺相關功能和流程進行現場實時優化。通過與市級平臺深度融合,將陽性病例流調溯源、密接次密接追蹤、重點人員轉運隔離、社區重點人員管控等重要環節納入平臺系統管理,實現各重點環節相互銜接,真正做到了人員底數清、狀態清和管控措施清,為即墨區疫情防控提供了精準的數字助力。
他們是疫情防控背后的“隱形戰士”,緊盯數據,分析研判,抽絲剝繭,快速打通市區兩級核酸檢測采樣、結果報告、實有人口庫等數據的聯通共享,對全民核酸檢測數據即時分析比對,對當日未參加采樣的人員信息及時推送到鎮街社區,為網格員精準敲門敲窗催檢提供精準的信息保障,目前累計已推送信息60余萬條。他們實時匯集聯通了疾控中心、鎮街指揮部、轉運隔離組、定點隔離酒店等數據,建立起重點人員管控狀態數據鏈,為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硬仗提供強力的數據支撐。
數字隊伍,星夜馳援疫情防控一線陣地淬作風擔當。9月9日深夜11點半,接即墨區委組織部通知后,即墨區大數據中心旋即組織5名突擊隊員,由分管領導帶隊,10分鐘之內完成集結,星夜馳援,30分鐘內抵達到位于北安的樣本轉運一線。一整夜,隊員們熟悉工作場地、接受防護培訓、演練工作流程,與來自其他多個區直部門的同事及社會專業力量快速整合成隊,凝聚成有效戰斗力。9月10日清晨6點,實戰打響,一輛又一輛魚貫出發的“戰車”,為全區疫情防控的核酸檢測戰場,不斷輸送著“炮彈”,轉運中心的龐大機器啟動運轉。5名突擊隊員由鮮艷奪目的“黨旗紅”化身全副武裝的“防護白”,連日來不舍晝夜,不辭辛苦,在轉運中心的統一指揮下,用默默揮灑的汗水書寫大數據中心黨員干部的情懷擔當。
“樣本運輸的高效規范是檢測結果精準可靠的重要保障,將一批批‘貨’像快遞一樣安全及時的送達指定地點,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我們的工作群起名‘東風快遞’,正是提醒我們要做到‘使命必達’?!苯刂聊壳?,他們和逾百名“隊友”一起,日均完成約90車次樣本運送工作。當前,送檢流程正在不斷優化,車輛調度正變得更加高效,運輸隊伍正融為更緊密的團隊。
數字防線,鋪穩筑牢戰時網絡空間交通線和護城河。疫情就是集結令,網絡就是聯絡線。為確保疫情期間政務網絡通暢,即墨區大數據中心安排精干力量,組織運營商對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各醫院、衛生院等重點單位進行網絡專項優化,保障防疫作戰重點區域信號穩定、網絡暢通。9月5日下午,接指揮部通知后,迅速啟動戰時機制,組織對海景大酒店指揮部辦公場所進行網絡搭建工作,至晚上23時,完成網絡及視頻會議系統的搭建工作,及時保障指揮部工作調度及辦公需要。9月7日凌晨3時,完成互聯網線路帶寬擴充及金宏網IP地址擴容工作,晚21:30,又根據指揮部緊急通知,完成對會議中心的網絡搭建工作。9月12日上午10時,接到對溫泉藍谷培訓中心開通金宏網及互聯網的緊急通知后,歷經2個小時奮斗,及時完成網絡的調試、開通工作。
同時,組織力量對區網絡機房環境、消防動力系統、空調系統等實施7*24小時重點監控,每日日常巡檢增加至6次,確保防疫相關單位通信暢通。通過“外部監測 + 預警”“內部檢測 + 防護”的融合安全管理模式,對即墨區政務外網、政府網站群、數據中心、各政務應用系統進行全天候掃描監測、預警防護,防止惡意網絡攻擊,確保即墨區政務網絡運行零差錯。
來源:數字即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