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兩年砥礪 創業板鑄就創新資本成長引擎

    兩年前,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發軔于鵬城的創業板乘注冊制東風一躍而上,日行千里?;仡檭赡臧l展,創業板之新,新在何處?

    ——創業板之新,新在定位清晰。創業板明確板塊定位,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加速聚集,創業板特色成長路徑愈發清晰。

    ——創業板之新,新在制度變革。再融資、并購、股權激勵三大資本工具煥新升級,支持創新企業持續成長的市場機制愈發成熟,助力打造中國創新資本“成長引擎”。

    ——創業板之新,新在生態優化。創業板日均成交額較改革前兩年增加超9成;機構持股占比超5成,較改革前提升7個百分點;長線資金持有創業板股票流通市值超4000億元,持股占比持續提升……種種跡象表明,創業板創新資本市場生態愈發成熟,吸引力持續提升。

    三大特色產業集聚

    兩年前,創業板注冊制開閘,創業板吸引力大幅提升。更包容多元的上市條件、更市場化的新股定價機制、更透明可預期的審核過程,使得各路創新企業期待登陸創業板。

    創業板保持改革定力,堅守板塊定位。兩年來,深交所結合對1000余家IPO的審核實踐,總結板塊定位評價標準,通過專業高效的審核問詢,日漸清晰地勾勒出創業板定位的明確要求。

    航向既定,創業板“巨輪”開足馬力。兩年間,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增至355家,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30%,總市值超2.6萬億元,占板塊整體市值的21%,近9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近6成為戰略新興產業企業。

    創業板上市公司市值前五大行業情況

    截至2022年8月22日收盤

    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分布情況

    截至2022年8月22日收盤

    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數量(單位:家)

    截至2022年8月23日

    “創業板IPO注冊制改革,充分考慮了我國企業的發展現狀,在制度設計上充分考慮了成長型、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訴求,具有一定的包容度,對IPO企業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華泰聯合黨委書記、董事長江禹說。

    隨著新生力量的加入,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領域龍頭企業加速聚集,創業板產業特色愈發鮮明。這些行業龍頭企業以高科技帶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與供應鏈,帶領中國特色產業走向國際、邁向未來。

    其中,創業板先進制造領域覆蓋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產業。以新材料產業為例,其涉及的先進玻璃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廣泛應用于我國新一代國防軍工、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支撐著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前,共有110家新材料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超1萬億元,覆蓋了鋰電池新材料、碳纖維、先進半導體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2019年至2021年,創業板新材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1.71%、13.86%、39.76%,復合年增長率為18.20%。

    創業板數字經濟領域囊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東數西算”工程、半導體、計算機、通信等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創業板龍頭產業,目前,共有285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近2.41萬億元,覆蓋信息網絡、高性能集成電路、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等各細分領域企業。2019年至2021年,創業板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5.30%、12.40%、37.39%。

    創業板綠色低碳“大營”聚集了一批來自新能源汽車、電化學儲能、新能源電源設備產業的公司。截至目前,共有140家綠色低碳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近3萬億元。2019年至2021年,創業板綠色產業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8.99%、15.57%、27.41%,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16.04%。以今年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創業板上市公司覆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鋰電池及電機原材料、電機、電控、電池以及整車設計等多個環節,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德方納米等明星公司均在創業板上市。

    三大資本工具賦能

    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同步推進增量和存量改革,對再融資、并購重組同步實施注冊制,打造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制度,通過三大資本工具賦能,為創新資本提供“成長引擎”。

    今年6月,寧德時代450億元定增項目落地,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公司通過創業板定增募資,擬投向福鼎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等四個建設項目,及寧德時代新能源先進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

    “寧德時代先后于2020年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197億元,于2022年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450億元,成功引入優質國有資本、產業投資者、公募、保險等各類主流投資者,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產能和研發實力,有效降低公司成本,全面提升公司的產品競爭力,穩固公司全球領先的市場地位。”寧德時代有關負責人表示。

    寧德時代是眾多享受創業板再融資制度改革紅利的企業之一。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深交所共受理創業板公司再融資申請525家次,擬募集資金超4000億元。其中319家實施完成,實際融資3394.03億元。

    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實施情況

    截至2022年8月23日

    在并購重組方面,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補齊重組制度短板,統一標準,重組上市取得新突破。2022年6月,普麗盛重組上市獲得證監會注冊批文,成為2019年證監會放開創業板重組上市限制后的首單案例。

    整體來看,創業板重組市場穩中向好,交易結構更趨合理,理性并購理念深入人心。注冊制實施以來,已有36家創業板公司實施完畢其重組項目,交易金額合計395.41億元。理性并購理念深入人心,產業整合并購已成主流,占比達66.67%。一批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帶動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貫通融合。

    多位上市公司有關負責人在談及創業板改革感受時,均對股權激勵制度優化印象深刻?!肮馔筒?022年實施股權激勵計劃選擇了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作為股權激勵工具,股權激勵制度從激勵對象限制、激勵比例、授予價格及激勵實施程序四個方面進行改革,提高了股權激勵的靈活性,能持續激發公司關鍵核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效減輕員工參與激勵計劃的資金壓力,員工的參與積極性更高,有助于公司留住人才、提高競爭力?!惫馔筒亩赝醴f超說。

    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創業板共有705家公司推出1286單股權激勵計劃,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中,共有88家公司推出89單股權激勵計劃。注冊制改革落地后,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兼具折扣優勢和出資時點優勢,已逐漸成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新寵”,2021年度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使用比例達73%。

    創業板生態魅力持續釋放

    創業板已走過13個年頭,試點注冊制為創業板引入“鯰魚”,激活一池春水。改革后,創業板日均成交額較改革前兩年增加超9成;機構持股占比超5成,較改革前提升7個百分點;長線資金持有創業板股票流通市值超4000億元,持股占比持續提升……種種跡象表明,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韌性,激發市場各方參與熱情,創業板創新生態魅力持續釋放。

    兩年來,創業板成交量與流動性持續提升。截至8月23日,創業板日均成交額較改革前兩年增加超9成,日均換手率較改革前兩年提升超15%。

    兩年來,創投機構持續加大創業板投資力度。據不完全統計,有620家創業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機構投資,投資金額合計592.18億元,以目前股價模擬測算,投資增值率超過12倍。其中,有120家公司為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投資金額合計170.68億元。

    兩年來,創業板機構交易及持股占比持續提升。截至8月23日,機構持有創業板股票流通市值超5萬億元,持股占比超5成,較改革前提升7個百分點;機構日均交易金額占比超3成,較改革前大幅提升10個百分點。

    兩年來,創業板境外投資者(包括深股通、QFII和RQFII)交易持股占比持續提高。截至8月23日,境外投資者持有創業板流通市值近6000億元,持股占比近6%,較改革前大幅提升近2個百分點。

    隨著創業板對外資吸引力的提升,A股在國際資本舞臺的形象持續優化。全球指數和分析工具提供商MSCI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魏震說:“自2020年8月以來,我們的旗艦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MSCI中國指數,納入了更多的創業板上市個股。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過去幾年中,中國A股市場相較于其他新興市場而言,取得了長足進步?!?/p>

    奮楫揚帆再出發。面向未來,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交所將以鞏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成果、穩步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為新起點,推進落實“八個塑造”戰略舉措,即塑造包容高效的創新支持市場體系,塑造支持創新企業持續成長的市場機制,塑造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塑造制度型高水平雙向開放模式,塑造精準有效的自律監管體系,塑造全面有效的風險防控體系,塑造國際領先的數字化體系,塑造中國特色現代交易所治理體系,奮力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