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招商證券發布報告,詳細調研分析中國跨境電商行業,認為中國跨境行業在持續滲透海外市場及國內產業鏈,屬于非常優質的熱門產業賽道。報告明確提到幾個非常看好的跨境模式,包括以速賣通、Lazada為代表的跨境B2C平臺,獨立站、安克創新等精品品牌商,以及B2B模式下的一站式跨境服務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
資料照片
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年均增速超過15%,行業滲透率達到36%,2021年跨境電商(出口)規模達到11萬億元。作為跨境出口的兩大形式,在B2C模式當中,速賣通、Lazada成為報告持續看好的代表交易平臺;在B2B模式當中,阿里巴巴國際站截至目前已服務買家數超4000萬。
報告同樣高度看好B2B出口模式的增長,不僅當前整個B2B出口跨境電商規模增速超過20%,報告預測線上交易滲透率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艾瑞咨詢研究,2016年至2020年期間,B2B出口跨境電商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3%;預計到2021年至2025年期間,增速將達到28%。
B2C跨境模式呈現另外一種多樣化的發展局面,整個賽道業態叢生、快速發展。根據報告研究,目前國內出海商家對于Amazon、eBay等傳統B2C中心化巨頭依賴程度降低,速賣通等國產B2C平臺在多國市場份額實現反超。2021年,Lazada、速賣通的MAU均超過eBay,位居全球第七和第八位。同時,速賣通在波蘭、智利等國的市場份額已超越亞馬遜。
對于跨境電商今后的發展空間,報告認為,海外需求側方面,疫情加速了海外消費線上化轉移。
數據顯示,疫情之下,海外在線購物用戶首次超過12%,平均網購時長在2020年增長了47%。同時,據eMarketer預計,2022年菲律賓、印尼、越南等東南亞電商低滲透國家的零售電商銷售額將以20%以上增速增長,為跨境電商業務在各國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國內供給側方面,B2B出口跨境平臺相比傳統外貿縮短流通鏈路、降本增效;B2C出口跨境電商受益于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憑借成本優勢實現高性價比商品的足量供給,加上高品質、品牌化的供應鏈升級趨勢,加大了海外消費者對國貨的認可度。
目前,阿里全球化版塊在基礎設施上已經做了長期的投入,將為阿里在跨境電商市場占據較為有利的位置。報告看好出海大潮下平臺化、品牌化、精品化的投資機會。
海外消費者市場的增長趨勢,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基礎。eMarketer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商銷售額達到4.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4%,保持穩步上升趨勢,預計2022年有望達5.4萬億美元。
跨境電商作為快速成長的外貿新業態獲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從2015年至今,國務院先后六批批準設立了13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已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2018年,我國創新出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政策,并逐步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
隨著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國貨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不斷提高,中國商品受到更多國際消費者的認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