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海爾智家、青島港、特銳德分別列熱度榜前三位。青島境內60家上市公司中,逾4成股價上漲,國恩股份周內上漲24.95%,實現領跑。本周,6家青島上市公司發布2022半年度報告,澳柯瑪、百洋醫藥、華仁藥業、德固特均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泰德股份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10.17%,凈利潤同比下降29.25%,民生控股受典當業務影響,虧損約488萬元。
高測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本周,A股各大指數均走勢呈現“倒V”,滬深兩市周交易額達到52452億元,北上資金凈流入近60億元。其中,上證指數下跌0.57%,深證成指下跌0.49%,創業板指上漲1.61%,科創板指數下跌0.46%。光伏、風電、空能熱泵、消費電子等概念股周內表現活躍,漲幅前3名的行業板塊是電力設備、農林牧漁、公用事業,分別上漲4.18%、4.17%、4.03%,跌幅前3名的行業板塊是美容護理、計算機、醫藥生物,分別下跌4.36%、3.62%、3.31%。德訊證顧認為,科技和新能源車產業鏈市場長期需求和利潤空間較大,成長前景廣闊,中期來看,有望成為后市板塊輪動的熱點。風電板塊人氣和技術走勢較為強勢,短期具有上升空間。川財證券表示,隨著短期不確定因素逐步消退,疊加全球流動性迎來放寬預期,市場有望進一步走強,中長期關注電力產業鏈、軍工、數字經濟等方向。
青島境內60家上市公司中,逾4成實現股價上漲。漲幅較大的是國恩股份、青達環保、高測股份,股價分別上漲24.95%、21.76%、15.24%。跌幅較大的是偉隆股份、海利爾、華仁藥業,股價分別下跌14.99%、10.55%、9.56%。受風電和消費電子板塊持續活躍利好,國恩股份連續3天觸及漲停板,股價上探到38.54元,創出近2年以來的新高。國恩股份主營業務為從事各類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技術服務,產品包含家電及消費電子。其復合材料板塊已開發新型碳纖維與玻璃纖維混編熱固、熱塑性拉擠產品,可應用于風電領域。除此之外,國恩股份還涉及“比亞迪概念”,其高分子復合材料項目已部分投產,主要業務方向為輕量化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今年一季度報顯示,國恩股份主營收入27.32億元,同比上升80.03%,歸母凈利潤1.18億元,同比上升7.2%。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高測股份,周內盤中股價最高觸達99.6元,逼近百元股關口,再創歷史新高。較2021年5月11日歷史最低點17.20元,漲幅高達479%。高測股份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和認可,近期參與調研的機構達到207家。其中,東吳證券發布研報《切片代工核心問題之五問五答》,其中指出,高測股份擁有薄片切割、半片切割等技術,相較硅片廠切片的領先優勢會持續放大,對高測股份給出買入評級。
同花順顯示,截至8月19日,青島境內60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計8292億元,較8月12日收盤8215億元增加77億元。市值前十名為分別為海爾智家、青島啤酒、賽輪輪胎、青島港、海爾生物、森麒麟、高測股份、青島銀行、特銳德、青農商行。其中,高測股份再次前進一位。市值漲幅靠前的是海爾智家、高測股份、國恩股份,分別增長59.52億元、29.04億元、18.58億元。市值跌幅較大的是青島啤酒、賽輪輪胎、軟控股份,分別減少13.37億元、11.33億元、6.77億元。
青島境內60家上市公司周成交量總額為437.20億元,較上周405.5億元成交額增加31.7億元。周交易額超過10億元高達有14家,其中,海聯金匯、國新健康、海爾智家周交易額較高,分別達到70.57億元、29.11億元、28.00億元。主力資金流入最多的是高測股份、青島食品、海爾智家,分別凈流入1.02億元、3997萬元、3528萬元。其中,高測股份兩周主力資金流入達到2.09億元。海聯金匯、國恩股份、華仁藥業、匯金通等4家上市青企主力資金流出超過億元。其中,海聯金匯和華仁藥業主力資金凈流出分別為2.85億元、2.65億元。青島食品、海聯金匯、偉隆股份等3家上市公司周換手率超過50%,換手率分別為101.93%、66.85%、59.78%。新華錦、青達環保等2家公司連續5天跑贏大盤,上漲態勢良好。同花順智能分析認為,高測近期的平均成本為96.58元,多數機構認為該股長期投資價值較高。迄今為止,共72家主力機構,持倉量總計2833.85萬股,占流通A股16.97%。
兩家上市藥企營收凈利雙增長
本周,青島兩家醫藥企業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營收、凈利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8月16日,百洋醫藥披露 2022 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7.30億元,同比增長11.5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5億元,同比增長14.58%。
隨著醫藥行業改革不斷深入,醫藥行業進入專業分工時代,醫藥企業對于產品商業化價值實現及品牌運營服務的需求更加緊迫。作為醫藥產業鏈商業化環節重要的CXO平臺,百洋醫藥緊抓發展機遇,在主營業務賽道不斷發力,持續領跑行業發展。今年上半年,百洋醫藥的核心業務品牌迪巧、泌特、安斯泰來系列、海露等穩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6.98億元,同比增長31.12%,成為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今年以來,百洋醫藥持續收獲主流上游藥企的認同,2022年2月,百洋醫藥與上海誼眾達成戰略合作,承接腫瘤創新藥紫晟商業化運營。在雙方的傾力合作下,紫晟正在快速突破與患者間的“最后一公里”,惠及更多腫瘤患者。8月,百洋醫藥與武田制藥再度攜手,雙方圍繞消化領域藥物持續開展商業化合作,進一步擴大合作品牌的銷售渠道范圍。
此外,百洋醫藥功效型護膚品平臺也在強勢崛起,相繼運營克奧妮斯、艾斯諾娜、傳皙諾、細川等優勢品牌,并于2022年7月與巨子生物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重組膠原蛋白領導品牌可復美的商業化合作。
8月17日,百洋醫藥接受機構調研,中信建投、中信資管等22家機構參與,針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點,百洋藥業表示,目前已經形成了OTC及大健康(包括功效型護膚品)、OTX等處方藥和腫瘤特藥多品牌的矩陣,未來還會增加器械品牌矩陣。同時進一步建立創新藥與商業化的橋梁,目前,百洋醫藥已投資了三家聚焦醫療器械、創新藥的公司。
另一家上市藥企華仁藥業也于8月19日發布半年度報告,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22億元,同比增長2.73%;凈利潤7410.13萬元,同比增長0.81%。
近幾年,業務拓展、產品線升級以及營銷轉型等多舉措持續推動下,華仁藥業盈利能力穩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治療制劑業務板塊實現營收8463.56萬元,同比增長94.55%,增速列各板塊之首。據悉,治療制劑業務增長,很大程度來自2021年收購安徽恒星制藥對產品結構的改善。今年4月,安徽恒星擁有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取得藥監局核準,使公司成為國內第2家獲批(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今年5月,同為安徽恒星旗下的“噴他佐辛”原料藥通過CDE審批,推動公司成為國內第2家通過該原料藥審批的企業。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華仁藥業凈利率逐年增長,2022年上半年銷售凈利率在2021年基礎上再增加1.94%。凈利率提升的背后,營銷轉型功不可沒,據財務數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率為14.40%,相比2021年有4.95%的下降,為凈利潤表現讓出了更大的空間。
“冷核”澳柯瑪盈利能力穩步增長
除此之外,本周還有4家上市青企發布2022半年度報告。澳柯瑪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29億元,同比增長14.58%,凈利潤為1.12億元,同比增長3.07%。澳柯瑪的產品主要包括制冷電器、生活電器、空調、洗衣機和自動售貨機等。其中,以冰柜和冰箱為主的制冷電器是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收入規模占比最大。
近年來,澳柯瑪實施“互聯網+全冷鏈”戰略,回歸以制冷為核心的傳統優勢業務,同時將拖累公司的其他業務進行了徹底剝離,業績及盈利能力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21年澳柯瑪實現營業收入86.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1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71%。業績、凈利大增,也表明打造以制冷為核心業務的全冷鏈戰略符合其發展實際。
進入2022年,澳柯瑪業績的持續性增長仍在繼續。據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2.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26%,歸母凈利潤0.38億元,同比上升49.8%。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家電行業增速放緩,頭部企業利用其供應鏈、技術和渠道等優勢搶占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澳柯瑪的營收數據依然表現穩定。面對行業的激烈競爭,差異化的產品策略是澳柯瑪取得進步的重要手段。近些年來,澳柯瑪的制冷電器除了在家用領域保持銷量穩定增長外,在商用冷鏈領域也實現了快速發展。目前,商用冷鏈業務的占比接近四成。此外,小家電及高端的冰箱、空調等產品也保持增勢。
8月19日,德固特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11.91%,凈利潤為2388.69萬元,同比增長33.81%。另外,泰德股份上半年表現欠佳,實現營業收入1.20億元,同比下降10.17%,凈利潤838.03萬元,同比下降29.25%。受疫情和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民生控股典當業務部分客戶產生逾期,上半年虧損約488萬元,營業收入約802萬元,同比減少57.24%。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隋淼 趙震 制圖 王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