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今年的主題是:“醫”心向黨、踔厲奮進。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長足發展,2021年,我國執業醫師和助理執業醫師達到428.7萬人。
近10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十三五”期間,全國衛生人員總量年均增長5%。到2021年末,我國衛生人員總量達到了1398.3萬人,比上一年增加50.8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執業醫師428.7萬人、注冊護士501.8萬人。我國每千人口醫師數從2013年的2.06人提高到2021年的3.04人。同時我國衛生健康人才素質能力持續提高,基層提高幅度高于整體水平,基層人才職稱結構得到改善。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 焦雅輝:我們國家醫師隊伍專業的覆蓋是越來越全,從一級學科內、外、婦、兒細分到二級學科甚至是三級學科。同時也考慮到基層的需求,全科醫師的隊伍也不斷增加,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比已經超過了60%。(醫師隊伍)梯隊結構更加合理,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占比達到了46%,初中高級梯隊的層次已經逐漸在形成。
我國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醫師是提供醫療服務的一個主體,國家衛健委表示,隨著我國醫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的提升,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水平相應也得到快速提升。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 焦雅輝:首先在醫療技術方面,可以說全球先進的醫療技術,在我們國家都可以提供。特別是自主創新方面的一些醫療技術,我們在全球有一些也是領先的。舉個例子,比如阜外醫院人工磁懸浮的人工心臟。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也不斷在增強,隨著互聯網診療的發展,遠程醫療以及多學科診療,這些種種手段的應用可以說為醫療服務插上了一個翅膀。
據統計,2021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到84.7億,比上一年增加了7.3億人次,居民平均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6次。在救治大面積燒傷、肝癌早診早治、分化誘導治療白血病、重大傳染病防治等方面,我國取得了一系列醫學技術創新成果。未來,我國將著重提升醫護人員培養質量與規模,建立適應行業特點和社會需求的醫師培養和供需平衡機制。加強全科、兒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等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等。
實施《醫師法》 更好保障醫師合法權益
去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從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夺t師法》重點圍繞保障醫師合法權益,規范醫師執業行為等方面都做出了規定。
《醫師法》明確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阻礙醫師依法執業,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禁止通過侮辱、誹謗、威脅、毆打等方式,侵犯醫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醫師法》規定,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同時,國家鼓勵醫師積極參與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場所急救服務;醫師因自愿實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 焦雅輝:要依法來落實醫師的合法權益,加大正面宣傳的力度,不斷完善醫師的激勵措施,在全社會要營造一個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和環境。
我國發布“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
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了《“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我國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2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80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占到75%以上。
《規劃》提出了加強衛生技術人才、公共衛生人才、加強應對人口老齡化人才隊伍建設等六方面重點任務?!笆奈濉逼陂g培養造就一批衛生健康領域的戰略科學家、醫學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將作為規劃的重中之重。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