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警惕|最高檢披露養老詐騙犯罪手段

    7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今年1月至6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其中,1月至6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涉養老詐騙犯罪767件1863人,以養老產業為名實施犯罪的827人,其他涉養老詐騙1036人。

    結合發布的辦案數據,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就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介紹了相關情況。

    今年4月,全國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從檢察機關辦案情況看,此類案件呈現犯罪場景網絡化、犯罪手段多樣化、受害對象涉眾化特點。

    犯罪場景網絡化方面,各類犯罪逐步與互聯網高度融合,由線下向線上發展,犯罪嫌疑人往往通過電話、微信、網絡、移動支付等方式詐騙老年人的財產。

    養老詐騙犯罪手段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犯罪手段呈現三個特征——

    詐騙名目上的迷惑性。通常以投資“養老項目”、代辦“養老保險”、開展“養老幫扶”等為名,騙取老年人財物,以提供“養老服務”名義掩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目的,還以向老年人介紹當前養老現狀、國家的扶持政策等,不斷對老年人進行誘導;

    物質上的誘惑性。在詐騙過程中,犯罪分子往往用送雞蛋、杯子等“小恩小惠”讓很多老年人放下戒心,先嘗甜頭后入陷阱,落入了騙子們“放長線釣大魚”的圈套,以支付高利息、辦卡享受補貼額度、入住養老公寓享受優惠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資,達到非法集資等犯罪目的;

    詐騙對象的精準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黑色產業助推養老詐騙犯罪的問題日漸凸顯,犯罪嫌疑人往往根據搜集到的個人信息,通過不定期打電話、上門拜訪等方式精準選擇老年人,利用信息優勢進行誤導。

    1月至6月起訴的養老詐騙犯罪中,提供“養老服務”的有475人,投資“養老項目”的336人,銷售“養老產品”的210人,宣稱“以房養老”和代辦“養老保險”、開展“養老幫扶”的140人。

    從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罪名來看,養老詐騙類型主要集中在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三類犯罪,三類犯罪占全部養老詐騙罪名的94.4%。而此類犯罪往往受害群體眾多,具有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明顯特征。養老領域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往往針對的是不特定的老年群體。隨著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加上老年人收入穩定,支出項目相對較少,可支配收入相對較多,跟風投資的情況普遍存在。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介紹說,最高檢積極部署投入專項行動,今年5月23日,最高檢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全國檢察機關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工作推進會,會議開至四級檢察院,將社會上出現的以各類養老產業為名實施的犯罪,主要包括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產品”、宣稱“以房養老”、代辦“養老保險”、開展“養老幫扶”等作為打擊重點。

    最高檢在組織各級檢察機關摸排在辦案件的基礎上,加大專項督導力度,對10起重大養老詐騙案件掛牌督辦,組織地方檢察機關及時起訴一批在辦養老詐騙案件。(記者 張昊)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