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青島的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組團式”教育人才抵達甘肅隴南和定西。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里,13位校長們馬不停蹄地調研、座談、走訪。多年的教學一線管理經驗讓他們很快熟悉新環境,并敏銳地找出問題、思考解決方案、形成調研報告。
青島參與東西部的教育幫扶始于2005年。配合青島市東西扶貧協作,教育部門選派老師到菏澤曹縣支教。自2016年開始,支教老師的腳步走進了貴州安順的大山深處。2018年后,選派的支教老師陸續進駐甘肅隴南、西藏、新疆、四川等地。目前,青島駐西藏日喀則、新疆建設兵團十二師的老師有10人,在甘肅隴南和定西106人,在山東菏澤20人。市域內,由市內三區選派教師到西海岸、即墨、膠州、平度、萊西的強鎮筑基鎮和重點幫扶鎮支教,每年每個鎮選派支教教師不少于5名。
資料圖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這種直接作用于受助者本人的幫扶雖然不對扶助對象的經濟生活進行顯性干預,但卻讓他們擁有了改變自己生活境遇的能力。在為被扶助地區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支教的老師們也獲得了特殊的成長機會。
換位調研 校長們交出第一份“作業”
甘肅隴南市禮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王述彭來自青島高新職業學校。8月5日抵達隴南,他當天就開始了調研。在青島職業教育領域工作31年,他對“雙元制”育人模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深刻的理解。除了了解學校情況,他把隴南禮縣當地的企業轉了個遍。用青島建設職教高地的思路看禮縣職業中專的發展,王述彭在調研報告中提出了諸多問題:禮縣職業中專實訓實習設施設備還不完善,周圍企業少,在推行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困難,欠缺教師到企業的實踐,兼職教師比例偏低……找出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王述彭已經和學校管理團隊形成初步的思路,包括優化升級專業設置、加強和企業的聯系、開展訂單式培養等。
在甘肅隴南禮縣三中,來自青島第六十八中學的程鴻生校長已經將學校的教學、德育、班級管理、班主任隊伍建設、學生活動、學生素質培養甚至是學校財務管理、安全防疫等情況一一了解清楚。
一到西和,隴南市西和縣一中校長王世柱顧不上水土不服帶來的頭痛胸悶,連續開展調研走訪。8月8日下午,他來到高二學生小李的家中家訪。小李是男生,有3個哥哥姐姐。小李從小到大學習不需要督促,一直是全科優秀——家中正屋里貼滿的獎狀就是證明。他是從鄉鎮中學考入西和一中為數不多的學生之一,高考選擇的科目是物化生。談到生涯目標,小李一臉茫然。對大學,他僅僅知道名字而已,不知道自己能考上什么層次的大學,也不知道學物化生可以選什么學校。王世柱鼓勵他先確定一個大目標,考清華,再確立小目標,比如每一科如何提高競爭力。王世柱把自己在青島十七中教過的學生——那些考進清華的學長介紹給小李,讓他們互相加微信,給他介紹校園生活,給出報考建議。當夢想發出光亮,小李興奮不已。王世柱和學生以合影的方式約定,相互督促,共同進步。“我們一任是三年,希望能結合當地實際,把在青島教育摸索出的成熟經驗帶到甘肅,提升當地教育質量。”王世柱說。
理念輸出 支教老師帶去的教學法已經生根
2015年,青島五十八中與貴州省安順第一中學結為友好學校。當年秋季開學,五十八中教師包翠霞作為教師代表遠赴安順一中開始了她的支教生活。包翠霞承擔高一物理教學工作,并給高三學生上提高課。她打破了學校固有的“滿堂灌”辦法,引導學生自我梳理、自我反思,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有人私下勸包翠霞:“你讓孩子自主學習,他們不會??!安順孩子的教育環境和青島不一樣,我們這里一直是老師講學生聽。”包翠霞沒想到,在青島五十八中普遍認同的做法在安順被老師們稱作“教改實驗”。大家好奇地觀望,想知道這個青島來的老師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一年后,成績分析,包翠霞教的班級平均分和名次都非常突出,甚至超過了實驗班。她帶去的“青島辦法”在學校引起了轟動。安順一中為此舉行學案導學示范課,請包翠霞深入多個教研組進行交流,詳細講解青島五十八中高效教學模式。幾年之后,這種激發學生內驅力的教學辦法成了安順一中的“法寶”,老師們不斷拿下當地的教學成果獎,學生升學的各項指標不斷刷新著紀錄。“安順的學?;A設施不差,他們缺少的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正是支教的意義?!卑湎寂e了個例子,以往學生遇到不會的字就問老師,老師在黑板上把字一寫,標上拼音,就算是教完了。現在,老師們已經明白要引導學生自己查字典,自己解決問題。
青島老師帶去的教育理念讓當地的學校發展成學生家門口的好學校,也給老師們提供了成長的平臺。除了在校的教研、交流,老師們課余時間也有各種業務提升活動。山東曹縣韓集鎮楊集小學教師崔金鑫2017年站上講臺。在聽說了青島“支教島”的故事后,她便滿懷敬佩地加入了曹縣“支教島三群”。業務上的困惑,可以在群里找到熱心的教師朋友們支招,青島“支教島”島主李淑芳還會組織書寫素養、讀書指導等活動?!皠傔M入書寫班時,我對漢字的間架結構掌握總是不到位,反復練習不得要領,便在群里@群主。十幾分鐘后,她就對我請教的字進行了細致地分析。”練寫漢字、讀貼、臨摹、習帖……崔金鑫幾乎把課余時間全用在板書書寫上?,F在,她已經是支教島的書寫助教老師,在群里幫助更多的同行寫一手漂亮板書。
愛有回報 支教老師成長為名師
助力受援地教育發展的同時,青島的支教老師們收獲了獨特的成長經歷。他們當中多人獲得了齊魯名師、青島名師等稱號。
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校長李玲是“支教島”最早的成員之一。2003年,她作為引進人才,來到當時的青島江蘇路小學工作,認識了“島主”李淑芳?!拔蚁MM自己所能幫助更多同行。”她記得,每到周五,忙完了學校工作,她就和老師們坐傍晚的那班綠皮火車奔赴曹縣。第二天早晨7點,火車到站,大家在站臺洗洗臉,直接去講座培訓,周日再趕回青島。一學期,她送課、做報告跑了16次。“‘支教島’送課實行‘同課異構’模式,就是不同老師講同一堂課,大家互相聽課,互相評課,非??简灲處煹慕虒W水平?!庇幸淮稳ゲ芸h上課,一個縣的老師都要來聽課,李玲他們早早就備好課,準備好課件。但坐在火車上時,曹縣那邊來電話通知,講座的禮堂停電了。對方很不好意思,說這是農村課堂的常態?!拔耶敃r要講年、月、日這節課,準備了很多新媒體演示,沒電只能臨時改教案,想辦法在沒有輔助設備的情況下把課上好?!边@件事深深觸動了李玲,在面對人工智能教育的時候,她也一直在提醒老師們,設備并不是越先進越好,老師自身的素質才是重中之重。李玲說,自己的教育思想受支教影響頗深。她帶著學生和家長一起去曹縣結對互訪,讓學生參加農村勞作;她主持工作的每一所學校都留有一塊田地,學生可以在那里種菜、養小動物。
支教也為李玲贏得了榮譽。2007年她參評山東省十大教育創新教師,上交的材料里有一份正反面打印的500頁說明,全是參與“同課異構”的鄉村教師給李玲寫來的反饋。也因為特殊的支教經歷,李玲成功入選創新教師。“不知道我幫助到了哪些人,但是很多人幫助到了我。”李玲說,一起支教的老師在自己工作崗位上都有不俗表現,這群有著教育理想的人,有人已經成為齊魯名師、青島名師。(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相關新聞鏈接
青島新聞網 “青島模式”助力鄉村振興!青島支教老師在甘肅、西藏、新疆、四川等地耕耘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