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8月12日公布7月金融數據,其中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速連續5個月回升。專家表示,M2同比增速繼續回升說明當前市場流動性充裕,體現了財政、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的效果。
貨幣供應量充足
數據顯示,7月末,M2余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3.7個百分點。多位專家表示,留抵退稅政策擴圍、財政支出力度加大等因素補充了企業財力,降低了季度初企業繳稅的影響,推動了7月M2同比增速上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M2同比增速繼續回升,主要是因為財政、貨幣政策持續發力,增加了基礎貨幣投放,由此帶動居民、企業部門存款明顯增加,反映出當前國內貨幣供應量充足。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M2同比增速達到近6年來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7月財政退稅料繼續保持較大規模,此舉增加了企業存款,推高M2同比增速。
“人民銀行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保持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盡管信貸派生效應減弱,但財政支出穩增長力度加大,有助于改善流動性?!泵裆y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M2同比增速繼續回升說明當前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未來金融管理部門或著力擴大有效需求。
7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個和1.8個百分點。王青認為,M1同比增速略有所提高主要與上年同期基數下行有關,以及退稅增加了部分企業活期存款。
7月新增信貸6790億元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業內專家表示,6月銀行季末信貸沖量力度較大,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了約2.81萬億元,這對7月形成了一定的透支效應。同時,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待進一步改善。
周茂華表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明顯少增,而票據融資再度反彈,一方面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復蘇基礎有待夯實;另一方面,在6月及上半年國內積極推動寬信用后,企業信貸融資需求出現一定透支,放大了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季節性波動。明明認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數據的波動存在一定季節性特征,按往年情況,每年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均較少。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表示,投資者無需過度關注單月信貸數據。在研判信貸增長的變化趨勢時應適當拉長時間窗口,比如使用連續多個月信貸增量的同比增速。
社融方面,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約為3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溫彬認為,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出現季節性回落,但政府債券凈融資3998億元,同比多2178億元,有助于下階段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
日前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隨著城鎮化進程邊際趨緩和房地產長周期趨勢演變,過去量級較大的基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需求減弱,而普惠小微、高技術制造業等貸款體量仍相對較小,加上直接融資呈上升趨勢,信貸增速在新舊動能換擋和融資結構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回落,并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基本匹配。
提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從7月信貸、社融和M2數據看,貨幣供應合理充裕,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待提振,預計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推動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
溫彬認為,應加強財政、貨幣、產業、就業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穩外需、擴內需,促消費、擴投資,帶動信貸有效需求回升。在財政政策方面,明明表示,可考慮盡快動用專項債限額的剩余部分,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社會需求。
王青表示,下一步為有效激發實體經濟貸款需求,鞏固經濟修復勢頭,政策面或將重點從四方面發力:首先是推動寬貨幣向寬信用有效傳導,降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其次是督促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發揮補位效應,支持基建投資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潛力,加快相關貸款投放,推動信貸總量增長;四是加大對銀行考核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貸款投放。
在周茂華看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恢復有賴于國內需求的改善?!捌髽I訂單增加了,投資和融資的需求自然就增多了?!彼f。
來源:中國證券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