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資源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一筆寶貴財富,隨著“校城融合”的深入推進,目前,高校已在新區形成集聚態勢。
近日,記者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核心區看到,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正在加緊收尾施工。據了解,該校區主要建設學校的瀕海實驗基地和海上試驗場、工程技術學科群和研發基地,一期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將于今年開學季啟用,在校生規模將達到7000人。
青島西海岸新區濱海街道征遷保障負責人介紹說,濱海街道在高效服務保障推進過程中,街村干部干在一線,沖在一線,順利完成了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及周邊配套道路各項征遷工作,征遷土地兩千余畝,清理構筑物1.5萬平方米,為項目開工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古鎮口核心區的屬地街道、西海岸新區“校城融合”主陣地,濱海街道轄區已有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古鎮口校區、中科院海洋學院等8所高校,成為新區教育體系最完備、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區域。其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古鎮口校區東區已于去年投用,近1300名師生入駐。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古鎮口校區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古鎮口校區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學科專業的調整,成立了一些海洋空間學院、材料與控制學院,新成立一些高端平臺,比如說校區的高端化工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種材料與檢測研究中心,融入青島、服務青島、貢獻青島。
高校擁有科技、智力、人才,城市擁有需求、政策、資金,兩者的緊密融合,會產生質變裂變,激發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源源活力。位于濱海街道建墩集團偉海科技公司車間,通過街道與組織部搭線,企業與山東科技大學聯合建立“產學研”基地,打造出全國腳輪行業首個互聯工廠,成為江北最大的工業膠輪生產企業。
青島建墩集團董事長姜墩偉說,作為一個中小企業,青島建墩集團缺乏高層次人才以及專業化人才團隊的支撐,要打造互聯工廠,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得益于西海岸新區大力推進的“校城融合”戰略,青島建墩集團與高校專家合力打造出腳輪制造互聯工廠,將生產效率提高50%,能耗降低30%,并且為整個行業提供示范借鑒。
圍繞保障高校建設,濱海街道成立校城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校城融合辦,頻繁走訪駐地高校解決具體問題;累計完成高校用地清場7000多畝,讓高校項目順利落地。同時,推動企業與駐區、駐青高校達成校企合作,累計培育9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專家智庫,為當地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引擎。
青島西海岸新區濱海街道黨工委書記石強表示,濱海街道將繼續發揮黨建統領作用,推進校地、校企共建聯建,強化紐帶關系,同時創新治理服務新模式,為高校師生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濱海街道還將重點實施“科技賦能計劃”和“人才賦能計劃”,力爭今年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或技術轉移20項以上??傊苑毡U细咝0l展為主線,以實施科技、人才賦能計劃為主抓手,主動作為,勇于創新,努力蹚出一條以校城融合帶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范鎮 通訊員 崔啟昌 尹凱麗
請輸入驗證碼